第二、第三道防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017
颗粒名称: 第二、第三道防線
并列题名: 防疫衛生常識之十五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6月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防疫卫生常识的科普文章。
关键词: 淋巴腺 细菌 器官

内容

我們身體的第二道防綫:
   1.淋巴腺——在我們身體裏面的液體,除了血液以外,還有一種透明淡黃色液體,叫做淋巴液。當我們擦破一層表皮時,我們常見有這種淡黄色帶粘性的液體流出來,這就是淋巴液。這種液體,在我們全身有很多細管子通聯着。這些管子裏的淋巴液,在我們身體的有些地方(例如腋窩、大腿根內側、胸前上部等)要經過一些關口,叫做淋巴腺。它有濾過作用,然後匯總流到血液內去。所以細菌就是衝破了我們皮膚的第一道防綫,它多數總是隨着淋巴液到了淋巴腺,淋巴腺就能把這些細菌扣留起來,把它包圍,甚而殺滅。我們有時手上爛了一塊,幾天後腋窩有點痛,可以摸到一塊硬結而且有點發燒,那就是淋巴腺在和細菌作戰。
   2.包圍細菌的機能——細菌突破了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綫後,雖然算是侵入了我們體內,但是在它侵入處的週圍立刻有一種液體流出來,變為凝固體而把四週通路堵塞起來,使侵入的細菌不能亂跑亂動;這時,我們身體裏的國防部隊白血球就大量開到,和細菌做你死我活的鬥爭。多數白血球把細菌吃下去以後,因爲細菌很毒,所以也跟着陣亡了。這些細菌和白血球的屍體,再加上一些壞死的東西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膿」。我們每個人差不多都生過小疥癤,初起有點癢,後来就紅腫起來,漸感疼痛,等長到相當大以後,由中心起慢慢變軟,這時我們都說是「瘡熟了」,最後破裂而流出一些膿,即渐渐好起來。這種經過情形,是我們身體包圍細菌機能的最好例子,這種機能是我們身體第二道重要防綫。
   我們身體最後的防禦力量:
   假如侵進來的細菌很毒,或數量很多,或者因爲我們平時不注意衛生,把身體弄弱了,以致第二道防綫也被細菌衝破,於是細菌就到血液裏面,隨着血液而流達全身。
   在我們身體裏面,有兩個地方血液很多,這就是「肝」和「脾」。細菌到血液裏面後,差不多都是隨着血液到肝和脾的裏面。在這裏它們被扣留下來,遭受圍攻和淸除。這一場戰鬥,有時是很激烈的,能使我們「發燒」,肝和脾可能有腫大現象。「肝」是在我們腹上部右邊肋骨下面,「脾」則在相對的左面,平常是不容易摸到的。假如腫大時,則由肋下邊沿處可以摸到。有很多傳染病,肝和脾有腫大現象。細菌在肝和脾裏,多數最後都是被消滅了。這就是我們有時雖然病了一場,但多數最後終是好了。假如這場戰鬥仍被細菌逃出去,而又分佈到全身,則病症就很危險。
   此外,在我們血液裏面,還有一種特別機能,那就是當有些細菌侵到我們血液裏面以後,我們身體在血液裏就訓練了一批特殊部隊,這種部隊是專門消滅這次侵進來的細菌的。不但能够掃滅這次侵進來的細菌,而且這種部隊還在血液裏面保留下來,如果下次又有同樣的細菌侵進來的時候,這種部隊就立刻能把它們消滅了。我們注射防疫針,就是利用這個道理。我們把傷寒菌和霍亂菌殺死以後,再製成適當濃度的疫苗,注射到人身體裏面後,被注射人的血液裏,就可以產生一批專門消滅傷寒菌和霍亂菌的部隊。假如我們不小心,被這兩種細菌侵進了身體,則這種產生的部隊就能把這些細菌消滅了,不致使我們發生傷寒病或霍亂病。所以打防疫針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我們不能因爲怕點痛而躭誤了大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郝士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