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東海與勇敢勤勞的漁民(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834
颗粒名称: 富饒的東海與勇敢勤勞的漁民(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6月5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富饒的東海與勇敢勤勞的漁民(下)」,讲述了今年春汛中海上大風暴突襲,以千艘計的漁船仗着漁民驚人的機智和勇敢,而獲得了光輝的勝利。
关键词: 東海 漁民 光輝的勝利

内容

東海漁民現在已與那些舊日的生活告別。雖則,在目前的條件下,漁業生產還是很艱苦的:漁民們不僅要與海、與天時、與魚類作鬥爭,還要與殘餘海匪作鬥爭;不僅要流汗,甚而要犧牲。但當漁民知道生產是爲了祖國、爲了自己的時候,他們堅强地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今年春汛中海上大風暴突襲,以千艘計的漁船仗着漁民驚人的機智和勇敢,而獲得了光輝的勝利。漁村中遍傳着許多動人的故事,下面所記的是其中的一個:
   釣門島有一艘漁船,也在那次風暴中遇到了危險。
   海洋像憤怒的巨人一樣咆哮着。船在驚濤駭浪中,像一片小紙片在半空中被吹來吹去似的。老漁工何國寬掌着舵與風浪鬥爭,浪花打得他睜不開睛眼,也沒法坐穩;但是爲了全體的安全,他苦撑着,越是艱險的時候,他和別的舵工一樣也顯得更有精神。
   夜幕將垂下時,風更大,浪也更大了。老漁工决定把頭蓬拔除,減小風力。他暗暗地想:如果這樣再不行,孩子們呀,那最後祗有砍斷船桅,隨風飄流了。
   他决定了,立刻大聲命令拔頭篷的漁工拔篷,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老漁工的兒子何正佈。這時候,漁船一會兒被拋上海浪的峯頂,一會兒又幾乎被打入海底,甲板上連個螞蟻也難站住;在這危急的關頭,舵工的話就是命令,年輕的漁工毫不猶豫地前去執行。他拉住繩索像蝸牛似地爬到船頭,乘着兩個大浪的間隙,站起來把頭篷拔除,不幸這時突然船身一沉,他被摔下海去。
   老漁工悲痛極了,他準備奮身去救;可是當他想到自己是舵工,船上還有着另外六個靑年漁工時,他垂下兩滴眼淚,毅然决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年輕的孩子祗在海面冒了一下頭,就再也不見了。
   人們傳說着這個故事,對老漁工的德性和他兒子的勇敢表示尊敬。老輩的漁工以讚嘆的口吻對年少的一代說:孩子們呀,你們都要知道,勇敢,勤勞,爲大夥不惜犧牲自己,我們東海漁民就是憑着這些精神來征服海,征服困難,在這裏一代又一代地生活過來的。
   這回大風暴過後,在沈家門漁港避風的千艘漁船,立刻同潮出海,他們是那麽堅定、樂觀地扯起風帆駛向生產前綫。而且,這一回,連一直限於近海作業的五十多對小型漁船,也隨同駛往遠洋去了;爲了響應愛國增產號召,他們爭取與大型漁船一樣去創立英勇的業績,為東海的小型漁船樹立光榮的榜樣。
   經年積月的鬥爭生活,養成了東海漁民堅强無畏的氣質。兩年來,在與海匪的鬥爭中,他們表現了更多的愛國精神。
   去年冬天,有那麽一個靑年漁工,當他們的一艘漁船被海匪刼持後,他在敵人不備時猛然跳下海去。
   他在海裏且沉且浮,衝出敵人彈火的包圍,在大洋上飄流着。那裏既沒有島嶼,也不見船影,祗是一片被暗灰色天幕籠罩着的汪洋,無窮無盡,不見邊際。
   幾小時過去了,他還是飄流在一望無際的洋面上,又冷,又餓,又渴(越是渴,他越是不能讓鹹味的海水流進嘴去),幾次因精疲力竭沉下海去,好容易又掙扎着冒上洋面,他知道,如果黑夜一到來,那末他就得永遠與自己手創着的幸福生活訣別了。
   正在危急時,水平綫上的一片帆影鼔勵了他。那是一艘來此尋覓魚羣的漁船,他大聲喊着,揚着手,使他終於得救。他們立刻駛船去報告護洋的解放軍。解放軍砲艇跟蹤追擊,狠狠打上一仗,把敵人全部殲滅,救回了漁船和船上的其他漁工。
   爲什麽這個靑年漁工有這樣大無畏的精神呢?
   他回答說:因為我寧死也不願被俘去做蔣匪兵,我恨死了國民黨反動派,我愛新中國!
   由於東海漁民有着這樣旺盛的生產熱情與鬥爭意志,因此,東海漁場在解放後短短的年月裏,已治癒了國民黨反動派遺留下來的創傷,帶來了蓬勃的朝氣。在漁村、港口或是海上到處洋溢着一股靑春的活力——就是它,在推動生產、刺激着人們前進。許多舊漁船在開始修復,新船在逐步建造着,出海的人和船一汛比一汛增加。今年夏汛前,沈家門船桅成林,帆影片片,兩千艘漁船鱗次櫛比構成一幅壯麗的圖畫。夏汛中,有八千五百艘漁船在漁場投入生產,其中有舟山羣島的漁民,有溫嶺、坎門、石塘的漁民,也有來自其他地區的漁民。全場漁產數字將上升到全年一百二十萬担到一百五十萬担,這就是說:今年東海將創造一億五千萬斤大米的價值。這是十餘年來所不曾見到過的。
   勇敢勤勞的東海漁民,如今已開始在生產鬥爭中取得勝利,今後還將繼續不斷地取得勝利: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必能征服海,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所遭遇到的阻力與困難,創造幸福的生活和幸福的未來!
   (原載解放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