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國主義嚴重威脅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和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795
颗粒名称: 美帝國主義嚴重威脅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和平
分类号: E19
摘要: 一九五二年妄圖統治全世界的美帝國主義,爲了從已經遭受嚴重挫敗的侵略政策的死胡同裏尋找出路,正像瘋狗一樣到處亂闖。
关键词: 帝國主義 軍事 民族 和平

内容

妄圖統治全世界的美帝國主義,爲了從已經遭受嚴重挫敗的侵略政策的死胡同裏尋找出路,正像瘋狗一樣到處亂闖。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和平與安全,正和歐洲及大西洋□域一樣,遭到美帝國主義的嚴重威脅。
   美國爲了長期佔領日本和加緊□裝日本,不顧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各國人民的反對,簽訂了單獨對日「和約」、以及美日「安全條約」和「行政協定」,並於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宣佈這些條約「生效」。日本因此已變爲美国在遠東的侵略中心和軍事基地。美國控制着日本十四個重要軍港,並修建空軍基地五十餘處。在美國佔領軍的扶植下,日本的軍國主義正在復活。在「警察後備隊」和「海上保安隊」等名義掩蓋下,日本陸軍將擴充到二十五萬人,日本海軍擁有的艦艇將增到二十五萬噸。十餘萬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包括雙手染滿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各國人民鮮血的許多重要戰犯,已被非法釋放和解除整肅,並濳入政治和軍事機構中担任要職。日本經濟被導入戰爭經濟的軌道,軍事生產正在擴大。旨在鎮壓日本人民而爲重新武裝掃淸道路的法西斯制度,正在恢復。
   美帝國主義以日本爲樞紐,在太平洋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網。這個基地網從阿拉斯加起,經過阿留申羣島、日本、台灣、菲律賓、越南,直伸到泰國。美國在太平洋其他島嶼上也建立了密佈的軍事基地。
   美帝國主義以日本爲中心,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區域進行了一連串準備侵略戰爭的佈置。在非法的單獨對日「和約」及美日「安全條約」簽訂前後,美國又和菲律賓政府簽訂了「美菲聯防條約」,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政府簽訂了「美澳新三邊安全條約」。美國企圖用這兩個條約把菲、澳、新三國縛在美國戰車上。今年年初,美國又糾集英法兩國的參謀長開祕密會議,策劃在東南亞擴大侵略活動。同時指使日本反動政府和台灣的蔣介石匪幫訂立所謂「和約」。這些事實證明,美帝國主義陰謀在遠東建立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的「太平洋集團」,以便搜羅砲灰,拼凑侵略軍。
   美帝國主義以日本基地爲依托,在一九五〇年六月,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杜魯門政府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又發表了一個破壞遠東和平與挑釁的聲明,竟派遣其第七艦隊公開地侵佔了我國的台灣。美帝國主義派遣了軍事顧問團駐在西貢,加速運送軍火給越南的法國侵略軍;同時並加强控制菲律賓。這標誌着美國對遠東和東南亞的侵略,已由援助各國反動派變爲公開的武裝干涉。
   在朝鮮戰場上遭到决定性失敗的美國侵□者,最近竟滅絕人性地使用了細菌武器。美國侵略者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繼續進行拖延和破壞,使停戰協議一直不能達成,朝鮮的和平一直不能恢復。
   在太平洋東岸的美洲,美國首先把加拿大變爲自己的海空軍基地,由美軍在加拿大北部進行軍事的陰謀活動。還在一九四七年,美帝國主義就和拉丁美洲各國反動政府簽訂了「里約熱內盧公約」。這個公約規定它們必須支持美國的侵略戰爭。最近美國又根據干涉他國內政的所謂「共同安全法」,正分別和拉丁美洲各國的統治者訂立所謂「雙邊軍事協定」,以驅使拉丁美洲各國人民作侵略戰爭的犧牲品。
   美國戰爭政策的另一面,是瘋狂地對各國人民實行經濟壟斷和掠奪。在美加「戰後合作」協定的僞裝下,加拿大工業已成爲美國軍火生產的附屬品。美國獨佔資本控制了拉丁美洲幾乎全部的鉄砂生產,十分之九以上的銅和一半以上的石油。拉丁美洲供應着美國總輸入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都是戰略原料。美國獨佔資本無孔不入地侵入日本和東南亞,榨取巨額利潤,攫取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砂,菲律賓的錳和銅,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和鐵□土,泰國的森林、緬甸的非鐵金屬及其他國家的資源。美帝國主義並企圖以「封鎖」「禁運」來切斷這些地區與新中國的自然的經濟聯系。美國這種經濟掠奪和反動措施使亞洲及太平洋區域許多國家的和平經濟走向萎縮和破產,使這些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降低。
   在美國國內,杜魯門政府正在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一九五零—五一年度美國軍事費總額達六百五十億美元。一九五一—五二年度更增爲八百十八億美元的空前龐大數字。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年中,美國軍事機構和獨佔資本家簽訂了四百二十億美元的軍事定貨合同。在一九五零—五一和一九五一—五二這兩個預算年度中,美國政府預定發出價值八百七十億美元的軍事定貨。
   但是,美帝國主義的戰爭政策,遭到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各國人民的堅强反對。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敗北,宣告了它在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敗北。中朝人民部隊給美國侵略者的橫行霸道時代敲了喪鐘。在作為美國重要軍事基地的日本以及東南亞,在作爲美國戰略原料重要供應地的拉丁美洲,保衛和平、爭取自由的强大運動正在蓬勃發展。馬林科夫在一九四九年就已指出:「亞洲各國,太平洋沿岸地區以及全部殖民地世界中的民族解放鬥爭,都昇到了新的、更高得多的階段。」美帝國主義企圖奴役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人民,並把他們拖入戰爭的陰謀計劃,是注定要失敗的。
   最近我國努力和平事業的十一位著名人士,代表我國人民意志,發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這對亞洲及太平洋區域愛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件具有極大意義和鼓舞人心的事件,因此獲得他們的熱烈響應和擁護。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的人民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爲保衛和平與安全,爲爭取民族獨立,為改善各國人民的經濟生活和促進文化交流而鬥爭。(抗美援朝專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奇
责任者
蔣介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