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和收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093
颗粒名称: 領會和收穫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5月25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章。
关键词: 作家 創作 作品

内容


   最重要而最光輝的是,毛澤東同志在座談會上闡述了生活與文藝,作家的實踐和創作的關係。他科學而實際的解釋了:世界觀、生活實踐和創作方法的有機聯系。
   毛澤東同志指導文藝工作者投入羣眾生活和羣眾的火熱的鬥爭裏去。座談會以後,各個抗日根據地的文藝工作者,大部分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參加了當地政權、部隊和羣眾團體的實際工作,以豐富的生活源泉,澆灌了文藝工作的苗圃。他們初步得到了改造,使文藝創作漸漸有了可喜的收成。自然因為生活的深淺,下去的久暫,努力的大小,收穫和改造的程度是不同的。然而作者們紛紛投入生活,和羣衆同甘共苦,相處如家人,上山開荒,下川揹炭,因而在戰鬥和生產中熟悉了羣衆的面貌,學習了羣衆的語言,一般說,都是有了收穫的。
   這就使我們見到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在文、音、美、劇各方面的重大成果。這些成果充滿戰鬥生活的眞實氣息,也表現了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結合羣衆的種種努力。
   有的人,並不重視人民文藝的成果。他們對這些新的東西求全責備:不如蘇聯作品!沒有托爾斯泰!他們忘記了:這是開在中國園圃裏的花朶,是中國人民革命的反映。這些反映當然還不够全面,還不够典型,可是,如果聯系着中國人民的鬥爭來閱讀,我們對這些作品,就會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寫起批評來,也就會更切實一些。
   作家投入戰鬥,深入生活,像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這樣的熱情,這樣的規模,這樣的收穫,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的。延安文藝座談會,開擴了祖國文藝的幅員,指導了革命文苑的耕種,使文藝勞動得到了自由寬闊的工作場所,並學得了保證收成的工作方法。
   其中已經有很多作品不但正確反映了當時當地人民的生活和鬥爭,而在實際上又推進了這個生活和鬥爭。我們要注意這些成績,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的作品。
   五
   自然,也要指出我們作品裏存在的缺點。我們的缺點總起來說,是和祖國人民長期的壯闊的燦爛的革命行動的面貌,還不相稱。關於革命戰爭的幾個主要時期,關於經濟改革和建設的幾個主要方面,還都缺乏系統的完整的作品。分析起來,我們的一般作品裏,還缺乏典型,缺乏思想,缺乏藝術的光芒。
   這主要是因爲我們在領會毛澤東同志講話的精神,還不够深刻和全面,在投入生活和鬥爭時,還不够努力和忘我的工作,在從事創作的時候,還不够負責和認眞。
   在我們的作品裏,一般是槪念多於實際。生活和鬥爭中的許多新鮮動人的事實,被我們忽略了。因此,在很多作品裏,不能構成當時當地的生活圖景,不能留下作爲一個時代的生活面貌。
   在我們的作品裏,不善於描述或避免描述生活裏存在的那些複雜的矛盾和鬥爭。在我們的作品裏,常常只有團結,只有工作,只有勝利,沒有鬥爭,沒有困難,沒有挫折。因爲不能全面的眞實的反映生活,就使我們寫出来的生活顯得單調枯燥,文章本身也就缺乏才辯。
   在我們的作品裏,缺乏人物的典型,關於革命的工人和農民,關於人民軍隊中的戰士和幹部,我們還缺少完整的典型。對於反派人物,有人以爲容易寫成典型,實際上創作出來的形象,例如一個反動地主的或是一個漢奸特務的形象,也多半不够典型。
   六
   總起來說,我們的作家深入生活的時間還太短,每個人生活的圈子還太狹小。在創作時,不能按照毛澤東同志分析現實的方法,在我們筆下的生活就片面化了。
   我們要深刻的全面的領會毛澤東同志講話的精神,領會得越多,收穫就越大。以寫抗日戰爭爲例,我們還要閱讀毛澤東同志有關抗日戰爭的全部著作,例如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統一戰綫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民族鬥爭中的階級鬥爭問題,在不同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問題。只有精密的多方面的研究思攷這些著作,我們的作品才有可能反映出抗日戰爭時代的全貌來。
   對於作家來說,最主要的,是不使生活中斷,長期的深入到羣衆的生活和鬥爭裏去,熟悉他們,熟悉他們的語言,熟悉他們原始狀態的文藝,創作的源泉,才能永遠像長江大河一樣。(續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孫犂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