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中屹立的平壤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037
颗粒名称: 暴風雨中屹立的平壤城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平壤人民所蒙受的災難,確是很沉重的,而且還沒有終結;但是,災難並沒有壓倒他們,也沒有能够使他們沮喪,英雄的平壤城,鋼鉄般在暴風雨中屹立着。
关键词: 平壤城 朝鮮 工作 敵機

内容

祖國的朋友們!當你們從報紙上讀到美帝國主義者以每天二百多架次飛機轟炸平壤和平居民的消息時,你們難免會在心裏這樣發問:「平壤市的居民如今疏散了沒有?」「他們是怎樣對待這巨大的災難的?」是的,每一個愛好和平,有正義感的人,都會關心這個城市,和這城市裏的人民。
   現在,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平壤人民所蒙受的災難,確是很沉重的,而且還沒有終結;但是,災難並沒有壓倒他們,也沒有能够使他們沮喪,英雄的平壤城,鋼鉄般在暴風雨中屹立着,三十萬英勇的平壤人民,更勇敢地樂觀地在工作着,爭取勝利的早日到來。
   我們——十七個到朝鮮前綫來的文藝工作者,是三月三十一日的深夜到達平壤的。到的時候,市內燈火全熄,敵人的飛機正在上空盤旋,除了一叢叢的高射機關鎗和一團團的高射砲彈的紅光代表着朝鮮人民的憤怒和力量以外,看不到平壤城市的眞面目,睡下的時候,刺耳的敵機聲仍然軋軋不絕,因此,對平壤人民的惦記,也仍有些放心不下。
   但是,到第二天早晨,我們參觀的汽車穿過平壤市的時候,不禁使我們在心裏驚呼了。早晨的陽光,從牡丹峯上照射下來,這個城市是多麽美麗的,又多麽富於生命力呵,火車冒着乳白烟開駛着,汽車像穿梭樣來來往往,年靑而愉快的女警察,雄偉地站在崗樓上指揮行人車馬,繫着長裙背着孩子頭上頂着東西的婦女,滿臉愉快地走向地下市場;大小商店照樣開着門,這裏是掛着「中華料理」的飯店,那裏是掛着「親切叮嚀」牌子的旅舘;工人們,機關工作人員,靑年學生,急遽而又愉快地走向工廠,機關,和學校。他們是喜歡歌唱的民族,一邊走一邊唱着雄壯的歌子。如果不是被轟炸的房屋廢墟和炸出水來的大彈坑不時出現在眼前的話,單單從人們的臉上是幾乎看不到戰爭的氣氛的。在他們,似乎根本沒有人考慮到敵機會突然襲來,更根本沒有想到是不是有一天要從自己的首都疏散。
   我們曾參觀一個工廠,並訪問了獲得勞動英雄奬章的女勞動英雄唐永實。她是個年紀靑靑,剛滿二十二歲的女孩子,但却已經在工作上創造出全世界聞名的成績。她二十五天便完成了三個月的工作責任量,三個月便完成一年的工作計劃。當我們訪問她的時候,她的眼睛凝視着前方,堅定有力地說:「不管敵人的轟炸如何瘋狂,我要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來爲祖國工作,我們工作提早完成一分一秒,勝利的到來便提早一分一秒。」在這個工廠裏,每一個工人,都高度發揮了工作的積極性,另一個名字叫金明淑的年靑女工,她的工作責任量是每天織布二十二米。但她却自動提高到每天三十七米。另外一個名叫廉貞子的女工,一個人管理兩部織布機,每天織布一百米,她們的工廠是經過幾次敵機的轟炸的,她們說:「在轟炸時我忘了想到自己,只想到怎樣保存住機器。……現在機器到了安全的地方,更要拿出一切力量生產。」
   在另外一個捲烟工廠裏,我們訪問了幾個模範勞動者。一個年靑的女工陳德華,向我們報告經過後退時期他們工廠受到的破壞,和中朝人民解放平壤後她們復廠的困難經過。最後她兩眼閃着勝利的光彩說:「我們從去年到今年一年的復廠經驗,說起來只有一個,那就是:只要有决心,什麽困難都是能够克服的!」
   另外一個年老的女工金鶴賓,她在這個工廠裏,已經做工三十七年,全工廠裏的員工,由於對她尊敬,都喊她做「阿姆尼」(母親)。她像一個慈愛的媽媽一樣,向我們敘述她十三歲便在這工廠裏做工,今年五十歲。她說:「我是在日本人的統治壓迫下煎熬過來的,我深嚐了亡國奴的痛苦。祖國解放後我下决心把一切力量獻給國家。……經過後退時期,又回到平壤,就更感覺到祖國的可愛。……去年回來,我們的工厰被炸得稀爛,許多機器被破壞了,搶走了,我看看工廠被破壞成那個樣子,心裏跟刀扎一樣。我流下了眼淚。我們拿出了一切力量恢復工廠。……去年敵人轟炸得很兇,但敵人越轟炸,我們的决心越坚强。我日日夜夜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拿出所有的力量增加生產。我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我們自己的機器。」最後她說:「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敵人的飛機要送死就儘管來吧,我們的高射砲都張着嘴等着哩!」這位「母親」的發言,實際就是全朝鮮工人階級的發言。
   平壤的文化機關,已經被獸機炸成廢墟。像國立劇場,朝鮮文化協會的電影院,朝鮮名舞蹈家崔承喜的舞蹈研究所,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的舊址,………那些美麗堅固的建築,如今只剩下斷樑殘柱。但是美帝國主義這種滔天罪行,除了給他們自己將來在國際法庭上受審時積纍了鉄的罪證以外,並沒有能够達到撲滅朝鮮文化的目的。地上的劇場被炸毁了,在勞動人民的鐵臂下,他們又創造了更美麗更堅固的地下劇場,這個劇場的富麗堂皇,就在和平時期的各國的都市裏也是罕見的。我們曾在這個劇場,和朝鮮的英雄模範看古典名劇「春香傳」,當我盛讚這個劇場的建築時,鄰座一位工人弟兄自豪地說:「這是去年八一四大轟炸後才修建的,美國野獸想剝奪我們的文化娛樂,我們就用雙手造出更新更好的來回答他們。」
   我們曾參觀朝鮮國立的歷史文物舘的遺址,那裏的房子被敵機炸穿了,許多名貴的收藏,也在後退時期被美國獸兵刼掠了很多,年老的舘長一邊沉痛激憤地給我們敍述被破壞的情形,一邊引我們到地下室去參觀。在那裏,男男女女的專家們,仍在勤奮而細緻地在工作。有的在整理,有的在調查,有的在繪製,有的在攝影。使人驚奇的是,朝鮮各地的文物遺址,遭破壞後他們都有調查,而且繪製了極詳細的圖形,爲勝利後依照原模樣修建進行準備工作。他們說:「勝利是必需到來的,必然要來的,我們在這個崗位上,就在這個崗位上迎接勝利。」
   從每一個最普通的朝鮮人民的身上,也能够明顯地看出他們的堅毅不屈和樂觀的信心。在敵人轟炸的最殘酷的地區,許多人在俄傾之間家破人亡,但是,他們並不哭泣,他們沉默着咬着牙把死者埋掉,在地上挖掘地下室簡簡單單搭起遮風雨的地方,就又開始計劃明天的工作。在牡丹峯對面一個山坡上,我逢到一個小孩子,他用幾根木頭胡亂綁了一個很小的車子,上面拉着十塊從廢墟裏撿來的磚,累得他滿頭大汗,在路旁休息。我好奇的請翻譯問他,才知道他的名字叫李金棵,才十二歲,家被炸了,父親和姐姐都被炸死了,只剩他和他的母親,他一趙一趟拉磚,是爲了在對面山脚下修一個小屋子,他說他已經這樣拖了十幾天了,再有兩天小屋子便可以完成。說話的時候,他絲毫沒有悲哀和失望的神色。這個小孩子,就是朝鮮人民堅毅忍耐的縮影。
   自然,我知道以上所寫出的,只是平壤的鱗鱗爪爪,我看的還太少,而且只能倚着大石頭忙中抽暇來寫幾個字的此刻,也不能够把看到的聽到的很好整理出來,但是,就從上述的一些瑣碎的事例中,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朝鮮的民族,是不可征服的民族,人民的戰鬥意志,人民的忍耐力,比鋼鐵還要堅固。美國强盜不斷從天空傾倒下來成噸的炸彈,雖然能炸壞平壤鋼骨水泥的建築,但却壓不倒朝鮮人民——最普通的人民和小孩子的堅强意志。而這是美帝國主義者不可能理解的,也就是他們必然要失敗滅亡的根本原因。
   自然,平壤也不是專靠人民的鋼鐵意志來保護的,寧死不屈的戰鬥意志,就必然能產生增長物質力量,在平壤,敵機猖狂的時代已經漸漸過去了,人民的最新的噴氣式飛機不斷在天空巡邏,人民的高射砲布滿四圍的山頭。我們離平壤的前一天,敵機八架竄入市空,便有兩架被我們擊落。但這也沒有引起人民太多的注意,因爲這也成爲人民常見的事情了。
   四月十日於朝鮮前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蕤
责任者
唐永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