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痢疾」的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011
颗粒名称: 關於「痢疾」的問題
并列题名: ——防疫衛生常識之九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痢疾」的原因、症状、传染、预防。
关键词: 痢疾 原因 症状 传染 预防

内容

中央衛生研究院微生物學系郝士海
   (十五)關於「痢疾」的幾個問題:
   1.「痢疾」的原因是什麽?
   「痢疾」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傳染病,每年夏秋在各地總有一些這種病人發現。我們中間有不少人曾經得過這種病的,由此可以曉得這種病的傳播是很廣的。因爲它的病情引起死亡的並不多,所以易為大家忽略,而沒有給以應有的注意,以致使它有發生的機會。其實按痢疾傳播的地區和它侵害的人數來講,它的情形是很嚴重的,值得我們加以重視,並採取積極行動,徹底把它撲滅。
   我們平常所說的痢疾,按其病原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痢疾桿菌」所致的,叫做「細菌性痢疾」。這種桿菌的形態及抵抗力都和傷寒桿菌差不多,而且還有不少種類;其中主要的一種叫做「志賀氏痢疾桿菌」,它的毒力比其餘的痢疾桿菌強得多,所致的痢疾也較利害。另外一種是由一種叫做「痢疾變形虫」的寄生虫所致的,所以稱爲「變形虫痢疾」。這種變形虫是一種最原始的下等動物,抵抗力極弱,離人體後很快就要死亡,但它可以變成一種包囊形。因此它包有一層厚膜,所以隨病人糞便排出體外後不致死亡,於攝氏零度下,有時可生活一月左右,在室溫內也可生活一週上下;但在乾燥的環境裏死亡很快,於攝氏五十五度水內約二、三十分鐘,即被殺死。因此這種痢疾的傳播是完全依靠它的包囊體,由飲食或間接接觸如手指等,而侵入人的腸道,以使人發生痢疾。
   2.「痢疾」的症狀是怎樣的?
   現將兩種痢疾分別來談:
   一、細菌性痢疾——發病常甚急驟,下痢次數很多,但每次排糞甚少,最初排稀糞很快,在糞中有血和多量粘液。病重的,排出来的糞可以和膿一樣。肚子絞痛有時作響,肛門下墜,時時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來。發燒一般可達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但也有輕燒甚而不發燒的。皮膚因皮下水份缺乏,所以看起來很乾燥,尿也很少。病人感覺口渴,全身無力,衰弱不堪,左下腹部有壓痛。如治療不當,往往遺留慢性腸潰瘍,很難治愈。
   二、變形虫痢疾——一般發病較慢,下痢一天數次,乃至數十次不等,起初常是蛋白樣,大便以後即是血和粘液,其中血液較多。其他症狀則與細菌性痢疾相似。如治療不當,則常變爲慢性痢疾,一天拉數回軟便或粘液便,甚而暫時表面痊癒,過些時又發作,間有疝痛。因消化不良,日漸消瘦、衰弱,治療非常困難。因此得了痢疾,千萬不可忽視,應立刻請醫生好好診治,以免躭誤。同時痢疾的傳染來源,也多半是由這種慢性病人而來的,所以要不好好診治,不只躭誤了自己,而且還要害別人,實應嚴重注意。
   三、兩種「痢疾」主要的分別有下面幾點:細菌性痢疾——排便的次數較多,量少,不太臭,大便爲鹼性,可以查出痢疾桿菌。
   變形虫痢疾——排便次數較少,大便有腐肉樣惡臭,爲酸性,可以查出痢疾變形虫。
   3.痢疾是怎樣傳染的?要怎樣來預防?
   痢疾的傳染方式和預防,與「霍亂」及「腸傷寒」極爲相同,請讀者参考以前兩項,即可解答,此處從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郝士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