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微生物學——和平的科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843
颗粒名称: 蘇維埃微生物學——和平的科學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5月7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蘇維埃微生物學的文章。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苏联 和平民主

内容

蘇聯耶魯莎里姆斯基教授
   微生物學是最人道的科學。它的使命是改善人類的生活。它尋求途徑以□加田禾收穫,延長人的議命,和疾病作鬥爭。這門科學的優秀代表人物正是這樣認識微生物學的意義。蘇維埃微生物學家就是爲這種高尚目的而服務的。
   大洋彼岸的戰爭販子們違反着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把微生物學變成大量屠殺人類的工具。爲美元而出賣自身的美國微生物學家們,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培養鼠疫和霍亂病菌,以便在朝鮮和中國的城市和鄕村撒佈。他們把保衛生命的科學變成死亡的工具。這樣的卑鄙行爲,這樣深重的墮落行爲,是歷史上所從不曾有過的。
   和這種前所未聞的慘暴罪行相對比,蘇維埃科學和蘇維埃微生物學家的和平志向是特別明顯而突出的。蘇維埃微生物學家在繼承和發展着各個時代和一切民族的人道主義微生物學家的勞動成果。
   微生物在許久以前就被運用於工業目的上:釀酒,烤麵包,釀啤酒,製造酒精、醋、酸菜、酸牛奶、酸馬奶和其他產品等等。蘇維埃的研究工作者從自然界中選擇出許多種新的有用的微生物來,把它們運用在工業上。它們之中的一些可以構成不同的有機酸、酒精及其他如食品工業、化學製藥工業和其他工業部門所必需的化學製品。用另一些微生物可以製造發酵劑、維他命和各種在保健方面有巨大意義的抗病菌物品。第三種用來從非營養的原料中產生有高度營養的蛋白質酵母。第四類用來製造細菌肥料,以提高田禾等的收穫量。用以適當方式改造過的病菌製造醫療用血淸和疫苗,對於和各種疾病作鬥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有用的微生物的數目在不斷增長。科學家發現了許多種新而又新的,有用的微生物,並使它們服務於人類。微生物學家選擇了最適合於這種或那種生產條件的有機體,而培養出改良的細菌苗株。
   但是,科學家决不限於選擇自然界中現有的形態。要能够統治看不見的有機體世界,為了人類的需要有意識地和有計劃地改變它,創造有用的新種類的微生物——這就是擺在蘇維埃微生物學家面前的偉大任務。這使得生產急劇增加,食品和化學製品改良,農作物和技術作物的收穫量增加,從而使人們的物質福利大爲增長。世界上先進科學家關於用活疫苗征服一切傳染病的理想已完全實現了。活疫苗就是被減弱了傳染疾病的性質並提高了抗疫能力的病菌的苗株。
   這一切是可能的嗎?科學說,是的,是可能的。這些任務的現實性,首先由生物學界米丘林學派的理論和實踐不可反駁地證實了。微生物,它也是活的物質,正像其他一切活的東西一樣,它生長,發展,適應環境條件,產生和自己相似的東西。由此,自然就得出結論:它們的生活服從於有機世界的一般規律,動植物的生活也是一樣。旣然如此,那末,顯然地,米丘林生物學關於外界環境對活有機體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法則,關於一種有機物變成另一種有機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法則,以及最後,關於以實驗的方法可以引起這種改變的可能性的法則,在看不見的世界裏也是通用的。
   蘇維埃生物學家很早就在爲解决改造微生物的性質問題而工作,而且已經獲得了重大的成就。各種微生物經常變化的豐富的實際材料,已不容有任何懷疑;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微生物能够變化,以致於往往變成另外的種類。李森科院士所發現的高等植物變種的學說,對於微生物完全適用。
   最近幾年來,我國科學家廣泛地運用了米丘林學說,能够用在一定生活條件下培養微生物的方法,養育出許多種對實際有用的品種。按照預先確定的目的選育和改造有機物的性質的可靠方法,已被研究出來並試驗過。
   在改變微生物的性質的實驗工作中,最廣泛採用的是適應的方法,即微生物逐漸「習慣於」新的、不平常的環境條件的方法。這是在逐漸更多地改變外界條件下培養微生物而達到的。由於這樣的結果,微生物能够這樣地適應新的環境,以致於到後來沒有這種環境它就不能够發展了。
   例如,適應的方法能够把氣性壞疽病的嚴重媒介物改變成不傳染病的微生物,且同時對這種氣性壞疽病具有抗疫能力。在對它們異乎尋常的生活條件下培養病菌和病毒,能够這樣地減弱它們的傳染疾病的性質,以致可以把它們用作治療和預防各種傳染病的疫苗。對於偶然發生的流行病,蘇維埃醫學微生物學卓有把握地準備着去對付它。
   高爾基城的微生物學家格林巴烏姆敎授的研究對於醫學有巨大的理論的和實踐的意義。他斷定,病菌隨着它在生病的有機體中或在周圍外界環境中的不同的生活條件,能够深刻地改變其本質,直至轉變爲能過濾的(顯微鏡看不見的)形態和變成別的種類。這些工作再進一步發展下去,將大大地促進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
   另外,「無性雜交」或「性質傳授」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微生物的本質的重要方法。和高等植物的雜交不同,在這種場合下,不是兩個微生物細胞結合爲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這裏所說的「無性雜交」是指在一起培養各種不同的微生物,或是在另一種有機體的死細胞上甚至在它腐蝕了的物質上培養一種有機體。這樣,第一種微生物用自己身體的表面吸取養料,也就吸收了第二者的生物化學特性。
   基馬可夫敎授關於腸胃傷寒類細菌的經驗,可以作爲微生物「無性雜交」方法的效果的顯明例證。將這類細菌的一種放在爲另一種所腐蝕的物質上來培養,被培養的物種便獲得了「所引向的」物種的一切性質和特徵,也即完全變成了這另外一種。有時,則產生一些既不像被培養的、又不像所引向的物種的形態。
   烏克蘭的科學家卡林那敎授也蓄積了許多關於「性質傳授」的材料。他能够甚至只藉助於從微生物身上取出的蛋白質而使一種微生物轉化爲另一種。
   改造微生物還運用其他的方法。外國的莫爾根遺傳學家認爲,運用有强烈作用的工具(X光、紫外綫、放射性的光綫、有毒的化學物品)幾乎是得到遺傳性變化的唯一方法,因為,按照他們的術語來說,這些工具加速了偶然「突變」的發生。
   然而,蘇維埃微生物學家證明,放射能和毒物會破壞微生物身體中的某些組成物,因而歪曲它們的新陳代謝,即遺傳性。結果,得到在生物學上不完善的、畸形的形態。在個別場合下,有機物退化的變化,可以成爲實際上有用的,但是不能認爲這種方法是主要的。
   有目的地促成微生物的新的、爲我們所需要的變化——這只是事情的一半。重要的是要在以後鞏固和增强它們,必須防止微生物退化,防止它失掉有用的性質。這一任務,蘇維埃微生物學家也已經勝利地解决了。他們深知,微生物的本質的一切變化,都是隨着它們生活條件的影響而發生的。
   擧出以下一件事實,便足以說明我國微生物學的規模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關於有目的地改造微生物的全蘇討論會,有八百個科學家參加。他們代表着微生物學的所有部門——一般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農業微生物學和獸醫微生物學。這些部門的每一種對於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都有着巨大意義。
   蘇維埃微生物學家的成就是卓著的,雖然他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以便使看不見的物體完全服從於和平勞動者的利益和要求。管理和改造微生物,使它們延長人的生命,使生命戰勝死亡——這就是我們的目的。以此爲任務的科學,才是眞正人民的科學。
   這就是爲什麽蘇維埃微生物學家以及其他國家的一切進步科學家,爲了人們的生命的原故,要羞辱那些服務於美帝國主義者(他們企圖用細菌武器屠殺千百萬人的生命)吃人目的的「科學」和「科學家」,使他們遺臭萬年。
   世界各民族都鄙視、仇恨和詛咒美國的仇恨人類者,他們已爲歷史註定是要消減的。
   (鏡澄譯自一九五二年四月五日蘇聯文學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鏡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