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軋米廠「三反」運動後採納工人合理化建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666
颗粒名称: 甯波軋米廠「三反」運動後採納工人合理化建議
并列题名: 替國家每年增加了三十六萬斤大米的財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甯波軋米廠「三反」運動後,採納工人合理化建議,替國家每年增加了三十六萬斤大米的財富。
关键词: 採納 合理化 建議

内容

(寧波訊)寧波市公營寧波軋米廠在「三反」運動以前,領導上存在着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對工人們合理化建議,總是不加考慮。他們軋米,剝去榖後,祗軋一次,雖然也能軋得「九二米」的標準,但是車頭要絞得緊,方才軋得白,因此米粒軋碎很多,損失很大,一百斤穀子七十一斤米也軋不到。工人們心裏很難過,要求領導上把車頭放鬆些軋二次,這樣軋來的米同緊緊軋一次一樣白。可以避免軋碎,用電也省,每百斤穀可軋到米七十二斤以上。但是領導上却說:「你們祗要把米軋得白,蝕本不蝕本不用你們管。」
   「三反」運動以後,領導上糾正了這種官僚主義作風,採納工人的合理化建議,新裝二部軋米車。工人們見到領導同志採納了他們合理化的建議,大家都十分高興,生產上也有勁了,在最近半個月中,有好多天都是九小時內軋出十萬七千四百斤大米。這樣高的產量,超過去年評勞模時候的成績。
   工廠裏已充滿了新氣象。機器間銅匠老師,緊張地把一部以前廢了的每小時祗能軋十石米的軋米車,動手修起來,他們保證每小時可軋米三十石。如果新車裝好後,每軋一百斤榖子就可比過去多軋出一斤米,廠裏每天平均軋榖十萬斤,就可替國家增加一千斤米的財富,一個月就可增加三萬斤大米,一年就可增加三十六萬斤米。大家都快樂的說:「這是毛主席英明領導的結果,反掉貪污、浪費、官僚主義,領導同志纔採納了合理化建議。廠裏也有了新氣象,而且還節省了國家大量的財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寧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