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市全面開始收購新茶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284
颗粒名称: 杭市全面開始收購新茶工作
并列题名: 估計今年茶葉產量較去年可增加二、三成廣大茶農現正緊張採製熱烈向合作社投售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2年4月杭州市各產茶區新茶全面旺登。杭州市合作總社已在龍井、梅塢、西湖三產區設立了收購站,目前已全面展開了收購工作。
关键词: 茶葉 生產 收購

内容

(本報訊)杭市各產茶區新茶已全面旺登。杭州市合作總社已在龍井、梅塢、西湖三產區設立了收購站,目前已全面展開了收購工作。爲配合收購工作,大力供應農民生產、生活上的需要,各區合作社已準備了大量物資供應,並號召茶農參加愛國儲蓄。由於廣大茶農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下積極生產,估計今年全市茶葉產量較去年增加達二、三成。
   在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號召下,本市「龍井」茶葉的生產方針,正在迅速的、正確的轉變中。過去「龍井」茶葉雖名聞全國,但因價格昂貴,僅有少數人可以享受,廣大勞動人民無力購買,因此銷路不廣。如去年杭市合作總社所收的茶葉,除普通品質每斤售價在二萬元左右的茶葉已全部銷完外,極品龍井茶葉(每斤售價高達八萬元左右)至今還有二百餘担賣不出去,影響了資金週轉和生產發展。爲使本市龍井茶葉的生產方向從爲少數人服務轉變爲廣大勞動人民服務,杭市合作總社等有關機構,曾在本月十三日召開了郊區茶農代表會議,此次會議除總結了去年茶葉生產收購工作外,並着重討論了今後龍井茶葉的生產方針及生產方式等問題。會議指出了今後的努力目標:(一)改進生産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二)組織起來,互助採摘、炒茶及集體售茶,以降低生產成本,達到「出品高貴化、價格大衆化」的目的,使廣大勞動人民都可能享用龍井茶葉,使生產的發展有可靠的銷售保證。
   通過這次會議,茶農初步明確了龍井茶葉的生産方針,但思想上仍有顧慮,主要是:(一)怕沒法降低生產成本,如售價減低了,會得不到生產利益;(二)龍井、獅峯、梅塢、虎跑的茶葉均係極品,怕茶片採摘放大後,影響了龍井茶的聲譽;同時還怕茶葉片採大後,炒製不好;(三)節省了人工,怕旺季來不及採摘,反而妨礙了生產;(四)組織起來,怕生產幹起來不自由,要受拘束。由於存在着以上這些顧慮,因此初期對改變生產方針,表現得不够積極。
   針對這些情况,西湖、江干等區合作社遂抽調幹部組織工作組,深入產茶區展開了廣泛的宣傳動員工作。在當地中共黨委及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培養典型推動全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如江干區雲栖鄉梅塢村通過各種會議說明了今年茶葉生產方針爲大衆化、要爲工農服務,及强調組織起來的優越性後,茶農們的一些不正確思想基本上已糾正,特別通過了該村盧鎭豪互助組算了一下細帳後,使得大家對生產上的顧慮都解除了。該組由於組織起來,一塊兒削草、採茶、炒茶等,統計起來可節省人工、工資等人民幣四、〇四三、〇〇〇元,這樣售價可以降低、銷路就擴大了。通過以上生動事例,茶農們認識到組織起來生產互助,是增產節約的最好辦法,也認識了祗有做到「出品高貴化、價格大衆化」,銷路才有把握,因此生產互助、組炒茶互助組及集體售茶小組等紛紛組織起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爲止,僅江干、西湖兩區已組織了十九個生產互助組,四十七個炒茶互助組,一〇六個集體售茶小組。同時各互助組都訂了生產計劃,保證精耕、細作、注意採摘和炒茶技術,以達到每畝增加生產二成至二成半的任務。
   現廣大茶農正在緊張採製,向合作社投售的數量日益增多。(楊中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楊中平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