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列寧關於黨的學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145
颗粒名称: 學習列寧關於黨的學說
分类号: G210
摘要: 列寧關於黨的學說,是建設一個新型的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政黨的基礎。
关键词: 列寧 組織 工人 階級 思想

内容

列寧關於黨的學說,是建設一個新型的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政黨的基礎。列寧關於黨的學說的無限活力和正確性,已爲革命鬥爭的實踐所證明。斯大林繼承和發揮了列寗關於黨的學說。
   毛澤東同志曾說:
   「旣要革命,就要有一個列寧、斯大林式的革命黨。沒有這樣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及廣大人民羣衆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就是列寧、斯大林式的黨。所以要認識我們的黨和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事業,要了解毛澤東同志關於建黨的學說,必須同時學習列寧、斯大林關於黨的學說。
   列寗在一九〇二年二月出版了他的著作「做什麽?」在「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中指出,這個著作的重大歷史意義就在於它給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政黨規定了思想的基礎。列寧在這本著作中徹底地批判了被稱爲經濟主義的機會主義思想。機會主義者並不想建立一個領導工人階級進行政治鬥爭以徹底解放工人階級的政黨,他們崇拜工人運動的自發性,否認用社會主義的意識來提高工人階級覺悟的必要性,也就是否認了黨對工人階級的領導作用。列寧在他的著作中堅持工人階級政黨應當是工人階級的先進部隊,應當能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領導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列寧粉碎了那種輕視理論的作用,低估社會主義意識在工人運動中的作用的錯誤意見。因此,列寧的這本著作,如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所指出的:「燦爛地論證了認定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結合的這一馬克思主義根本原理。」
   列寗又在一九〇四年五月出版的名著「進一步,退兩步」中,透澈地說明了工人階級政黨的基本組織原理。在這本著作中,列寧給了孟什維克分子在黨的組織問題上的機會主義思想以徹底的打擊。這本著作的意義正如「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所指出:
   「這本書底意義首先就是它反對小組習氣而捍衛住了黨性,反對搗亂派而捍衛往了黨,粉碎了組織問題上的孟什維克機會主義,而奠定了布爾什維克黨底組織基礎。
   但這本書底意義還不止於此。它的歷史意義,就是這裏列寧在馬克思主義歷史中破天荒第一次闡明了關於黨的學說,說明黨是無產階級底領導組織,是無產階級手中的基本武器,沒有這個武器,便無法在爲無產階級專政而鬥爭中獲得勝利。
   建設一個什麽樣的黨——這是列寧關於黨的學說的中心問題。在這問題上,列寧和各種機會主義分子進行了原則的鬥爭。
   依據機會主義分子的觀點去建黨,那就是要建成一個思想上混亂和組織上渙散的黨。顯然,這樣一個黨是不能担負革命的戰鬥任務的。依靠這樣一個黨,在殘酷的階級鬥爭中只有被敵人打敗。
   列寧的觀點與此相反,列寧認爲必須建立一個統一集中的黨,才能够有能力担負革命的戰鬥任務,才能够將革命鬥爭引向勝利。這樣一個黨的特色就是思想上、組織上的統一團結。
   思想上統一,就是說,要有共同的奮鬥目標,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沒有思想上的統一,也就沒有行動上的一致。可是,單有思想上的統一,沒有組織上的統一來保證,也是不行的。列寧認為必須用無產階級「組織的物質的統一」來保證思想上的統一。
   列寧在「進一步,退兩步」中詳細地論述了在一九〇三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關於黨章問題的爭論。爭論的展開是在黨章第一條的條文上。
   列寧的條文是:「凡承認黨綱,並以物質辦法和親自參加黨內某一個組織的辦法來幫助黨者,皆得爲黨員」
   孟什維克馬爾托夫的條文是:「凡承認黨綱,用物質辦法幫助黨,並在黨內某一個組織指導下經常親自援助黨者,皆得爲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
   根據列寧的條文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可加入黨的,不是任何人自己報個名就可以加入黨的。一個黨員要加入黨必須承認黨的綱領,一定要由黨的某一個組織接收入黨,並要親自參加黨的某一個組織,一個黨員加入黨就要爲黨工作,服從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紀律。這樣,黨就是一個有組織的部隊。
   根據馬爾托夫的條文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是:不管什麽人,誰高興誰就可以把自己「列名」入黨。這種人可以只是口頭上承認黨綱,但在事實上並不爲黨的綱領而鬥爭,這種人可以不参加黨的某一個組織,也可以不做黨的工作,不服從黨的領導,不遵守黨的紀律,而他自己可以自稱爲黨員。不履行黨員的義務,而享受黨員的權利。這樣,黨就是一個沒有定形的東西。
   顯然,列寧的條文的精神是要建立一個統一集中、組織嚴密的戰鬥性的黨。孟什維克馬爾托夫輩的條文的精神,是要建立一個成分複雜、組織渙散、沒有戰鬥力的黨。這就是根本的意見分歧。列寧的思想是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的,按照列寧的思想去建黨,黨就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戰鬥的隊伍。馬爾托夫的思想是適應小資產階級分子的要求的,按照馬爾托夫的思想去建黨,黨就會成爲自由出入的宴會,成爲俱樂部式的組織。機會主義分子馬爾托夫輩站在小資產階級的立場,根本就沒有打算爲無產階級專政,爲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鬥爭,因而他們就不需要建立一個統一集中的黨。
   在「進一步,退兩步」中,列寧指出孟什維克在組織問題上的機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是:破壞黨性,仇恨無產階級紀律,反對集中制,擁護知識分子的個人主義。列寧充分地揭露了孟什維克分子的分裂行爲和反黨活動。列寧全面地闡明了:黨是工人階級先進的、覺悟的、馬克思主義的、有組織的部隊,黨是工人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黨是工人階級先進部隊和工人階級千百萬羣衆聯系之體現;黨必須按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黨要有全體黨員——無論是黨的領導者或普通黨員——都必須遵守的統一的黨的紀律等等關於黨的學說的基本組織原理。這些原理就成爲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基礎。
   列寧關於黨的學說中特別注意到黨的隊伍的純潔和黨的質量的提高。如同斯大林在「列寧主義問題」中所指出的,「黨是靠淸除自身中間的機會主義分子而鞏固起來的」。這是列寧建黨學說中的一個重要原理。聯共(布)黨的經驗證明,這個原理無論在革命勝利前,或是在革命勝利後都是正確的。黨要能够鞏固,就必須淸除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分子,階級異己分子和敵對分子。假如在一九一二年,布爾什維克黨不把孟什維克叛徒們從工人階級政黨內部驅逐出去,那麽,就不能建成統一的革命無產階級政黨,自然也就談不上領導工人階級去實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勝利以後,布爾什維克黨如果不清除托洛茨基分子和布哈林分子,那麽,也就不能順利地建設社會主義。列寧認爲黨應該擺脫這樣一些黨員,他們不是眞正的共產主義者,他們不能遵守黨的紀律,不能自覺地實行黨的政策。列寧指出:「世界上唯一不關心於增加黨員數量,而注意提高黨員質量,注意清洗『混進黨來』的異己分子的執政黨就是我們的黨,即革命工人階級的黨。」(列寧文選莫斯科中文版第二卷第六三一頁)「應該把欺騙分子、官僚化分子、不誠實的分子、不堅定的共產黨員,以及雖然改裝過『門面』,但內心裏還照舊是孟什維克的那些人從黨內清洗出去。」(同上,第九〇一頁)淸洗不可救藥的壞分子是鞏固黨的重要條件,是保持黨的純潔,提高黨的質量的必要措施。
   列寧對於黨員的條件從來就是十分重視的。列寧曾說:「裝飾門面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我們也是不收的。」「我們需要新黨員不是為了壯耀觀瞻,而是爲了進行森嚴的工作。」(同上,第六三一——六三二頁)列寧認爲只有那些眞正有覺悟的、眞正忠實於共產主義的、眞正忠誠於工人階級國家的人,才能入黨。只有這樣的黨員,才是我們所需要的黨員。至於降低黨員條件,只追求黨員數量,而不注意黨員質量,廣泛地對一切願意加入黨的人開門,「黨員名稱散佈得愈廣愈好」的觀點,列寧認為是不正確的。黨的隊伍的壯大决不能够用使黨的質量降低,使黨的成分複雜的代價來達到。
   列寧關於建設工人階級政黨的學說在斯大林的著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斯大林在他的偉大的著作「論列寧主義基礎」、「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及其他很多著作中全面地深入地闡發了列寧的思想。斯大林指出,沒有一個新式的、馬列主義的黨,主張社會革命的黨,無產階級的革命勝利是不可想像的,這樣的黨必須是精通了馬列主義的黨。斯大林更指出,這樣的黨不但必須粉碎那些破壞工人階級統一的小資產階級政黨,而且必須和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者作不調和的鬥爭,粉碎自己隊伍中的投降主義者,以保持自己隊伍的統一和紀律。斯大林又指出,黨必須時時刻刻用批評和自我批評來鍛鍊自己,黨必須和羣衆發生廣泛聯系,鞏固這種聯系,使自己成爲眞正羣衆的黨,成爲能够領導工人階級羣衆和全體勞動羣衆的黨。斯大林關於布爾什維克黨建黨歷史的總結成爲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工人階級政黨的指針。
   斯大林的「論列寧主義基礎」一書中論黨的部分,「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結束語和「論德國共產黨的前途和布爾什維克化」一文中所提出的黨的布爾什維克化十二條,特別對於中國黨的整風運動起了偉大的作用。
   列寧、斯大林關於黨的學說,對於共產黨人是無價之寶。按照列寧關於黨的學說所建設起來的黨,就是戰無不勝的力量。聯共(布)黨的歷史證明了這個眞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樣證明了這個眞理。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以列寧、斯大林的建黨學說爲南針,以列寧、斯大林的黨——蘇聯共產黨爲模範而進行建設的。
   毛澤東同志運用列寧、斯大林關於黨的學說,又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情况來建黨,從而發展了列寧、斯大林關於黨的學說。毛澤東同志認為:我們中國共產黨要能担負起偉大的革命任務,就必須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羣衆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的黨。這也就是要建設一個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統一集中的列寧、斯大林式的黨。
   由於中國是一個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人數眾多的國家,所以中國共產黨建黨過程中不能不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在列寧、斯大林關於黨的建設的原則下,毛澤東同志正確地解决了這些問題。毛澤東同志領導進行反對敎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這兩種主觀主義的思潮的鬥爭,以堅持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上的統一。毛澤東同志又領導進行在政治上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和在組織上反對宗派主義的鬥爭,以保持黨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統一性和紀律性。這種機會主義和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同樣,是小賢產階級社會基礎在黨內的反映。毛澤東同志按照中國黨的建設中的某些特殊條件,提出了一種適合於我們黨內鬥爭的運動形式,即整風運動的形式,並使得整風運動成爲黨內生活中的一種經常的制度,用以保障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不斷鞏固和發展。
   毛澤東同志的建黨思想體現在我們黨的黨章內。我們黨的黨章規定了我們黨爲人民服務的基本組織原則。黨建立在人民羣眾中,和人民羣衆有密切的聯繫;黨有嚴格的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制,有自覺的鉄的紀律;有嚴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黨內不容許有小組織和派別活動,每個黨員都必須承認黨綱黨章,都要直接參加黨的組織和做黨的工作;黨必須用不調和的但是適當的鬥爭對待內部的各種形式的機會主義者,並將其中堅持錯誤的人淸除出黨,以保持黨的統一,黨必須經常注意淸除自己隊伍中破壞黨綱和黨章、黨紀而不能改正的人出黨;黨要求每個黨員,積極地自我犧牲地進行工作等等。所有這些規定都完全符合於列寧斯大林的建黨原則,也適合中國共產黨建黨的實際情况。這些規定,保證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
   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根據列寧、斯大林的建黨學說,在和各種形式的機會主義的不斷鬥爭中,使自己成爲眞正布爾什維克化的政黨,成爲列寧、斯大林式的革命黨。只要我們全黨遵守毛澤東同志的教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那麽,毫無疑問,我們黨就將繼續百戰百勝地領導人民前進。(原載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許邦儀
责任者
列寧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恩格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