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京劇改革中的粗暴態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5201
颗粒名称: 反對京劇改革中的粗暴態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3月30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反對京劇改革中的粗暴態度」,讲述了浙江大學流動鼓動隊演出了廣場京劇「向不法家庭開火」。內容密切的配合了當前的政治任務,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由於表現的形式選擇得不適當,效果就大為削弱。
关键词: 京劇改革 粗暴 態度

内容

浙江大學流動鼓動隊演出了廣場京劇「向不法家庭開火」。故事的梗槪是這樣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靑年學生,經同學的幫助,終於認清了自己不法家庭的本質,克服了麻痹自滿的思想,堅决地向不法家庭鬥爭,並且獲得勝利。內容密切的配合了當前的政治任務,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由於表現的形式選擇得不適當,效果就大為削弱。
   這個劇是以京劇的形式演出的,如衆所知,京劇在表演現代生活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難的。最主要是受音樂的限制,京劇的一切動作都受制於音樂,不僅唱要跟胡琴(有時也用其他音器如笛);就是一般的台步、開打等都要配合鑼鼓,甚至受鑼鼓的指揮,沒有音樂,一切舞台動作,就都失去了依據。而這種音樂的旋律,完全不符合現代生活的節奏,不能和諧地配合現代化的動作。因此要改革京劇,使能適合於表演現代生活,就必須改造音樂。然而,這又是多麽艱巨的工作,絕不能草率從事的。
   然而,新京劇「向不法家庭開火」的編導却沒有這樣做,硬把現實的生活內容塞進去,讓我們的靑年學生唱西皮搖板,唸韻白,「俺,浙江大學學生王龍是也。」給人的感覺怎樣呢?儘管演員同志的表情非常嚴肅,但是觀衆還是覺得滑稽,覺得可笑,在輕鬆的一笑之餘,就把政治意義冲淡了。我們不能說這次演出全無效果,但是比起應有的來就少得多了。——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粗暴的改革」。(人民日報社論:重視戲曲改革工作),基本上不是一種尊重民族文化遺產的態度。
   同時,這戲是以廣場劇的方式演出的。廣場劇有其本身的特徵,最主要的就是觀衆和演員的感淸打成了一片,演員是羣衆中的一員,觀衆呢,也無置身事外之感,但是對於一個唸韻白的靑年,我們的心是不是能和他的連在一起呢?對於一個大花臉的「老虎」能不能切齒痛恨呢?這就很成問題了。其實,這個內容如果以活報劇的形式演出的話,效果一定更大一些。
   在京劇改革的過程中,困難是很多的,我們不能氣餒,要堅决克服它。但是「粗暴的改革」,必須加以反對。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阿丙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