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臉是「痛苦」的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124
颗粒名称: 洗臉是「痛苦」的嗎?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52年3月15日,「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生活表現着階級的分裂,因此社會的思想意識就不能不深深的刻着階級的烙印。」
关键词: 同志 思想 觀點

内容

「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生活表現着階級的分裂,因此社會的思想意識就不能不深深的刻着階級的烙印。」(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的觀點自然不能例外,表現在接受批評方面,由於階級本質的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愉快地接受批評。一種是覺得接受批評是痛苦的。到底是那種態度正確呢?
   「接受批評是痛苦的」,這對工人階級和我們革命同志說来是不存在的。毛主席在「論自我批評」中就明確的吿訴我們說:「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爲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我們還有什麽錯誤的、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捨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點汚我們的淸潔的面貌與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爲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着的人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麽個人利益或錯誤、缺點,不能犧牲嗎?」正因爲我們的同志具有這種高貴、優秀的革命品質,所以他們經常總是以愉快的態度來接受批評。
   毛主席又說:「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發生灰塵,也應該打掃與洗滌。」用什麽來打掃與洗滌呢?唯一的工具就是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斯大林同志也曾以空氣和生物的關係來比喻批評與布爾什維克。批評就是那麽地重要和偉大。難道我們說洗臉是「痛苦」的嗎?呼吸空氣是「痛苦」的嗎?接受批評是「痛苦」的嗎?當然不是的。可是為什麽有些人在接受批評時覺得那樣的痛苦呢?這主要的就是因爲他們以小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的立場、觀點來對待批評,在愛面子、愛虛榮、自高自大、個人主義的思想支配下,捨不得丟掉自己舊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因此他感到萬分痛苦了,這是毫不足怪的。
   今天全國各階層人民正在開展思想改造運動,應該劃淸工人階級的和非工人階級的思想界限,在工人階級思想領導下,淸除自己的非工人階級思想。所以「痛苦地接受批評」是要不得的,我們應該以愉快的、誠懇的、虛心的態度來接受批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