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功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3470
颗粒名称: 不朽的功績
并列题名: ——隨省老根據地訪問團紀行之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2月22日,龍泉縣的金龍區住龍鄉召開了老根據地人民代表會議。
关键词: 紅軍 游擊隊 反動派

内容

本報記者烏鵬廷
   二月二十二日我們在龍泉縣的金龍區住龍鄉召開了老根據地人民代表會議,不滿一百戶的住龍鄕街道上,充滿了掛着紅布條子的代表,人們熙攘往來,像過着新年。
   代表會議的會場設在過去地主的一所祠堂裏,從剝落了的黑漆大門、發銹的銅環上,還可以想見當年的規模。在那些剝削階級「歌功頌德」的柱子上,我們貼上了向老根據地人民致敬的紅綠標語,每個代表都由工作同志殷勤招待進入會場,會場上充溢着歡欣、快樂的空氣。
   代表當中許多是在革命鬥爭中有過貢獻的,年輕的高塘鄉吳住溪村副村長燥正方,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一個烈屬,今年還只有二十一歲,他的四個哥哥和一個嫂嫂都為革命犧牲了。一九三五年,紅軍從江西北上抗日,有一小部份進入浙江龍泉等縣,當時紅軍的據點都在深山裏,從此深山裏的羣衆就是革命隊伍中最基本、最可靠的通信員、送糧員,甚至是打擊敵人的生力軍。燥正方一家就是當時無數革命羣衆中的一家。燥正方的大哥燥老鄭,是個勤儉的農民,平時靠給地主幫工、掮木頭過日子,他的遭遇和所有受苦的農民一樣,吃不飽、穿不暖。自從紅軍到了吳住溪,吿訴他們:山上的樹木不是地主的,是大象的;田裏的稻不是地主的,是大家的。燥老鄭和其他農民一樣,覺得這話說到了自己心裏,但又有些想不通,大夥只覺得這支軍隊是和他們窮苦人要好的,是懂得窮人苦處的。
   燥老鄭的家裏也住了兩個紅軍,他們不是幫老鄭上山去掮木頭,便是幫着老鄭的幾個弟弟照顧田地,有時還幫老鄭母親挑水,每到空閒時就講些故事給老鄭的一家聽,講的全是地主多少兇、窮人多少苦,眞像在講老鄭一家生活一個模樣。後來老鄭和他的一家人又知道了有個共產黨,要領導窮人翻身,打倒地主惡霸和國民黨強盜。有一天,老鄭問住在他家裏的紅軍說:「怎樣才可以做一個共產黨員?」紅軍同志回答他:要不顧自己個人的利益和性命,爲天下所有的窮人翻身,盡心盡力打倒國民黨強盜和地主惡霸。從這時候起,老鄭將家裏的一切事情全交給了幾個弟弟,自己替紅軍送信、採購糧食,到縣城裏打聽消息,沒有一刻停息過。由於他表現得好,一九三六年被吸收爲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老鄭的家也就成為游擊隊同志的家。在老鄭的影響下,他的弟弟老五、老六、老七和老五的妻子毛起芝,也都在空閒時替游擊隊送信、探聽消息、送糧;老鄭的母親對游擊隊同志更是愛護備至,像對自己的兒子一樣。但是不久,老鄭因經常進入龍泉縣城探聽消息,被反動派得悉,遭遇殺害。自從老鄭犧牲後,他的三個弟弟更起勁爲游擊隊工作,由於當時游擊隊所處環境困難,老五等又缺乏工作經驗,因此在鬥爭中先後為革命犧牲了;其中老七是被反動派抓到福建浦城坐牢坐死的;老五的妻子在聽到丈夫被害後,毅然參加了游擊隊,在一次與敵人鬥爭中也犧牲了,就是這樣,燥正方的家裏祇剩下他和年邁的母親;但是反動派仍不放過他們,將他們的住屋燒掉,東西掠奪一空,迫得十五歲的燥正方給地主家做長工,他母親做草鞋,娘兒倆勉强度着苦日子。這其間,反動派不祗一次的利誘、脅迫燥正方做狗腿子,報告游擊隊情况,但是有着光榮哥哥影響的燥正方,寧願挨鞭子、餓肚子,沒有做過一次出賣良心的事;有時仍和老母親偸偸的送糧食給路過的游擊隊員。這次我們在住龍鄉開會時,特地備了轎子去吳住溪接他的母親來參加,她頭髮已經斑白了,當她被選入會議主席團又看到廿一歲的兒子也當了代表時,兩行熱淚從她的眼眶裏流了出來,正如她自己所說:「兒子犧牲時,我沒掉過淚,但今天忍不住了。現在眞是天亮了,毛主席、省裏譚主席都沒有忘記我,還派人用轎來接我,我怎能不感動呀!」這是感激的淚,也是興奮的淚。
   住在水塔村的范日明代表,他從一九三六年起就替游擊隊送信、探消息、送糧食。他曾經一個人打倒了兩個反動派匪軍,並逃出三十三個匪軍的押解。事情是這樣的:一九四〇年他被反動派抓住了,由一個匪軍連長帶了三十四個匪軍從水塔押解他去龍泉縣城,范日明因匪軍要逮捕他已經有四年之久,知道這次抓住一定兇多吉少,就對匪軍連長說:「你們要綁着我走,我不去,寗願讓你們在這裏打死;要我跟你們走,就不能綁。」匪軍連長爲了急於交差,自己又以爲帶着三十多個人,不怕范日明逃走,就答允了。范見第一計成功,在路上就拚命的大步走,又對匪軍連長說:「早些趕到城裏你可以交差,我也可以安心。」因此匪軍連長不疑有他。從水塔到城裏有近百里山路,路儘是些轉彎抹角的陟坡,險峻非常,范日明從小生長在這地方,是爬山翻嶺慣的,三十幾個匪軍就沒一個比得過他,因此只跑了二十里路,三十幾個人就分成了好幾段,緊跟着范日明的祗有匪軍連長和四個匪軍,武器只一枝步槍和匪軍連長身上的一枝木壳槍;走到離水塔已有卅里路時,范日明看見路邊有一個深塘、靠左邊山上有一個廟,他就對匪軍連長說:「我要到山上去拜拜菩薩,下世不再受苦。」一面說話,一面挨近匪連長一步步擠到塘邊。匪連長催促他快走,范又假裝向另一個有槍的匪軍求情,回頭見後面匪軍還未趕上,一轉身乘匪連長不防備一拳將他打下塘去,一面又挾住那個拿槍的匪軍,將他連槍帶人一起摔下塘去,自己即返身往山上逃跑;這時,另外三個徒手的匪軍被嚇住了,等到匪連長在塘中喘過氣來叫喊時,范早已消失在山上樹林間了。這次在會上和他談起來時,他還懊悔當時沒有將槍奪過來。
   代表會議除了介紹一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外,在結束的那天下午,又舉行了公祭中共閩浙邊區委員會書記張騏麟烈士大會,金龍、八都兩區羣眾從數十里路外趕来參加,台上堆滿了素幛花圈,人們佩戴着紙花,在肅穆的氣氛中,上了年紀的人都指着廣場四周的山頭說:過去張烈士率領的游擊隊就住在這些山頭上。觸景生情,倍增哀悼!晚上我們放映了「翠崗紅旗」的電影,招待代表和羣眾,這影片是敍述江西老紅區羣眾對反動派鬥爭的故事,代表們從電影中找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激發了他們今後要更加努力爲革命工作獻身的决心。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廷
责任者
龍泉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