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性的美日「行政協定」簽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3373
颗粒名称: 侵略性的美日「行政協定」簽字
并列题名: 澈底破壞日本主權使日本繼續殖民地化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52年3月4日,美國代表魯斯克和日本吉田賣國政府經過四個星期的談判,帶有露骨的侵略性質的美日「行政協定」已於二月二十八日在東京簽字。
关键词: 日本 美國 協定

内容

(新華社北京三日電)東京消息:美國代表魯斯克和日本吉田賣國政府經過四個星期的談判,帶有露骨的侵略性質的美日「行政協定」已於二月二十八日在東京簽字。這個協定是美國繼單獨對日和約與美日「安全條約」之後,強加於日本人民的又一道奴役的鎖鍊。它澈底地破壞了日本的主權,把日本繼續置於美國專橫的軍事佔領之下,這從而完全揭穿了美製對日和約中所謂「承認日本人民對於日本及其領海有充分主權」的虛僞諾言。
   美、日反動派爲了欺騙日本人民,緩和他們的反對情緒,在「行政協定」的條文字句上故意閃爍其詞,避免使用足以暴露侵略性質的詞句。但是,條文本身仍暴露了:「行政協定」的首要目的在於:即使在單獨和約生效之後,美國仍然可以「合法化」利用日本為美國的軍事基地,幷把日本縛上美國的戰車。「行政協定」規定,日本「應無代價地提供」駐日美軍認爲「有必要的設施和地區」。在「設施」和「地區」界內,美軍具有「使用、佈置及防衛上有必要的一般權利和權限」。早在二月十八日,共同社即已透露,根據美、日反動派的「諒解」,所謂「設施」和「地區」正是軍事基地的代名詞。「協定」幷沒有公佈美國軍事基地的具體地點和情况,而只是說:這些問題將由「處理在適用安全條約、實施行政協定時兩國必須商討的一切事項」的「美日聯合委員會」去决定。顯然,這樣一個由美國把持的「聯合委員會」,行將成爲日本的「大上政府」。
   「協定」又曖昧地規定,「一旦在日本區域發生戰事或立即有發生戰事之虞的時候,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得立即共同磋商,以便爲防禦(應讀爲侵略或鎭壓)該區域採取聯合措施,幷實現安全條約的第一條(按該條規定駐日美軍不僅將用來進行美國在遠東的侵略戰爭,幷將用來鎭壓日本人民的和平民主運動)的目的。」這一關於所謂「緊急狀態」的規定,甚至日本資產階級都疑慮吉田政府已經承諾了日本充當美國侵略砲灰的義務。「朝日新聞」禁不住問道:目前日本是否已經答應支持它可能不贊同的一個戰爭?「可靠的(吉田)政府人士」已經承認,有關「緊急狀態」的條款的具體內容,實際上是一個軍事性的所謂「防禦協定」,它將規定日本有義務協助美國進行侵略戰爭。
   「行政協定」也使駐日美軍繼續榨取巨額的「佔領費」的掠奪行爲「合法化」。它規定日本首先要繳納六百五十億日元的巨款,這正是吉田政府預算草案中的所謂「防衛分担費」。
   「行政協定」同時公然規定美國在日本享有廣泛的治外法權。在刑事裁判權方面,「美國軍人、軍事工作人員及他們撫養的親屬在日本國內犯罪時,美軍當局有權執行美國法律所給予的一切刑事裁判權及懲戒權。」「駐軍當局在它的設施或地區以內有一般的逮捕權。」即使是日本當局逮捕的人犯,它也必須將其「送交具有審判權國家的當局」。美軍當局甚至還可以要求日本當局放棄審判權。不僅如此,關於民事裁判權的條款也規定:「關於(美國)軍人、軍事工作人員因執行公務而發生的事件,不履行日本法院的手續。」
   美國在日本享有的特權還有:美國「軍隊、軍人、軍事工作人員出入(日本)國境,免除適用護照法和國內法的手續」。這就是說,美國人可以像在他們的殖民地一樣毫無拘束地自由出入日本國境。在關稅方面,美國「駐軍因軍事上的使用而輸入的物資概不課稅」;「販賣店等為供軍人、軍事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需用而輸入的衣服,日用品及其他物品槪不課稅」。
   這一切有關特權的規定,雄辯地說明:今後美日兩國的關係,幷不是美製對日和約所說的「是有主權的平等國家間之關係」,而顯然是宗主國和殖民地的關係。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東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