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進步的鬥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2926
颗粒名称: 自由和進步的鬥士
并列题名: 紀念雨果誕生一百五十週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2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自由和進步的鬥士”一文,文章介紹了筆者為紀念雨果誕生一百五十週年的感慨。
关键词: 雨果 社會 貴族 資產階級

内容

十八世紀三十年代,法國文藝思潮史上起了一個突變,繼英、德之後,新興的浪漫主義運動風起雲湧,代替了古典主義。法國的浪漫主義雖然由於一七八九年的大革命,一八〇四年的帝政時代,以及一八一四年的政治革命等等,社會變動過分劇烈,文藝的發展受了障礙,因而比英、德在時代上稍遲二三十年,但是,她比英、德的浪漫主義的理論更有系統,她的意識更爲成熟。法國的浪漫主義,萌芽於盧梭,但不論盧校,或再推溯到以前的夏多布里安、維尼、繆塞、喬治·桑、以及斯塔爾夫人,都並沒有使這一運動的意義明確起來,眞正的催促這一運動萌壯,用巨椽塗上鮮明的色彩,使之可以媲美於德國「狂飆突起」的,是我們今天所要紀念的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95)
   一百五十年前的二月二十六日,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誕生於法國西部的蒲桑松。這位先代從事農作,祖父是個木匠,父親當過軍官的孩子,在幼小的時候,便顯出了他的天才,十五歲時,就以手不停揮所草成的二十行短詩,得到了法國元老院詩歌縣賞的錦標。二十歲的時候,處女作詩集「短詩與民歌」的問世,便露出他的才華,法王爲了收買他,給他年賞四十磅。七年以後,第二本詩集「東洋詩歌」的出版,格調的清新,色彩的瑰麗,震動了法國的文壇□被推爲詩歌的絕品。但在浪漫主義運動的進程來看,最值得記載的是在他二十八歲生辰的十一天以前——一八三〇年二月十五日之夜於巴黎法蘭西劇場上演他的劇本「海爾那尼」的成功。它否定了古典主義,而使法國的浪漫主義運動在文壇上獲得了徹底的勝利,踏上了文學傾向進化上的新階段。
   「海爾那尼」的上演,是法國,也是歐洲文藝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當夜,古典派作家們爲了要使演出失敗,佈滿了劇場,企圖加以破壞;但在另一方面,浪漫派作家和同情於他們的青年也聚集了很多,防範古典派的搗亂。一時劇場變成了戰場。在開始的時候,古典派作家大肆惡駡嘲笑,但在劇情發展中,劇場漸漸地安靜下來,到了末後,舞台下面肅靜得可以聽得出綉針落地的聲音,全場觀衆都為劇情進程的魅力所吸引,連古典派作家也不能不受感動而忘却了他們的任務,——搗亂。從此,在法國的文壇上,浪漫主義派佔據了領導的地位。
   這一劇本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爲它打破了古典主義的重要法典之一的「三一致說」——時間,地點,行爲三者非一致不可的法則——而主張作家自由地表現個性的藝術。對過去的一切法則,採取了猛烈的叛逆反抗的態度。
   雨果的作品是豐富而多樣的,包含了詩歌、戲曲和小說。爲我國讀者所熟悉的小說「悲慘世界」(即「孤星淚」)就是他最著名的傑作。這部作品,由約翰·法爾約翰為中心人物,通過他的活動,反映了而且揭露了當時的罪惡社會,他固有的人道主義精神,也鮮明濃烈地表現出來。這是一百悔恨的詩,由悔恨和自發的贖罪而產生的個人覺醒的偉大詩篇,是和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被侮辱與損害的人們作正面接觸時所產生的人道主義的民主主義的偉大詩篇。作者在序文中敍述了他的抱負:
   「因爲法律和習慣,現今有一種社會存在,在文明中心的地上,人為的造出了一種地獄,一切災厄使神聖的運命發生糾紛;現代的三大問題——因貧困而墮落的男子,因飢餓而淪落的女子,及因精神肉體的不幸而發育不全的孩子——尙未解决;某方面的社會瀕於窒息,從廣義的見地看來,無智和悲慘,還在世界上存在;——在以上的社會狀態之下,這樣的書,是不會沒用的。」
   是的,這部偉大的作品不但不會沒用,而且發生了很大的作用。L·托爾斯泰在他的「藝術論」中,就隆重地推薦這部作品,認為是偉大人類的產物,每個人都應該讀它。
   文學是社會的反映,浪漫主義之代替了古典主義,這種文學進化的背後,是有社會的進化存在的。十七世紀,資產階級在歐洲獲得迅速發展,它必須創造出它自身的藝術——寫實主義的藝術。浪漫主義,就是社會的轉換期中照應着的一種推移(由貴族——資產者文化推移到工業——資產文化)的過渡。它的任務是批判和否定過去,是資產階級社會文學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但是,它還有許多貴族遺物存在。因爲除意大利外的歐洲諸國中,浪漫主義的確立,貴族集團的知識階層是發生很大作用的。因之,英、德、法的浪漫主義,都有兩種基本的潮流——貴族的潮流和漸次移近爲流浪人的小資產階級的潮流。以上所舉的夏多布里安等,無論在精神上和血液上都是和貴族階級相聯結的,而「國民詩人」爾果,却是小資產階級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學活動,自始至終都是貴族階級的反對者。他用一種暗黑的色彩來描寫宮廷貴族的社會,以及貴族階級的沒落者,大胆地嘲笑了貴族階級。他對於貴族階級的敵對態度,在他最後的作品中,七十年代的巴黎公社失敗後所寫的歷史小說「九十三年」中最爲顯著。但在另一面,對於與貴族階級相交替的資產階級(寫實主義者巴爾扎克所因以產生的世界)却亦極疏遠,連他的本階級——小資產階級也很少涉及。
   因爲他屬於小資產階級,自然不得不與社會主義運動相接近。不過由於當時的環境所限制,他只能接近於基督敎偏向的社會主義吧了。在他的作品中,社會的動機和家庭的動機並立,使之成爲對資產階級提出强烈地的忠告:應該悲憐貧民,幫助貧民。而且向官廳訴說:應當使貧窮絕根,使一切的人都幸福。「這正是應爲那些已經飢餓者的人們考慮,對於一切的勞動者都給以麵包和工作,從無產者中爲祖國創造出有勇氣、滿足的、自由市民的時候了。」(「市會議事堂的舞蹈會」)以爲社會問題是能够以由上而下的方向来解决問題的詩人,借了「悲慘世界」的主人公約翰·法爾約翰以及「海上勞動者」的漁夫紀里亞特來說明怎樣確立正常的社會和上層與下層的正常關係。前者由偷兒而成爲企業家,但並非榨取自己的勞動者們,而是一個以充當勞動者們的生父,始終以施恩爲己任的無產者;後者在與自然作英雄的鬥爭時,不但征服自然而且也征服了自己的利己主義:他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不幸上,可以被稱爲勞動者的理想典型。這兩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想把生活建築在顧慮他人的原則上的人,因此,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是兩個階級之間有相互服從和相互支持和鞏固的血緣存在的。其實,雨果自己有時也表現出他覺得他的社會理想恐怕只不過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烏□邦。而必需採取其它辦法。他假小說「發笑人」的主角君卜郎的口吻,以大眾的憎惡和叛亂來威嚇貴族們:「你們發抖好了!諸位的軛軸將碎於一擊之下,威嚇衝鋒的聲音,對諸位絕叫而起的時候,快要來到了。建築在地獄上的諸位的天國其土台已經在動搖,大衆已在向前進行了。」但在一八七一年在巴黎宣布成立了公社,大衆實際上起來了時,雨果並不曾爲一個對維爾賽的人們具有敵意的小資產階級的心氣與思想的表現者以站在勞動者的政府這邊來,他不曾成爲公社的成員。然而到維爾賽的人們勝利時,他又擁護那些被殲滅的公社人們。
   雨果的思想是經過許多波折的,最初是革命前的法蘭西的同志,其後轉爲非難王權和貴族階級的自由主義者,在七月革命後,他描寫不滿的勞動者們和小資產者的叛亂。旣而他——和他所屬階級全體同樣,——又與任命他爲長老及元老院議員的七月帝政妥協了。在路易·拿破崙的轉換時代,他又進了共和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政黨,企圖使勞動者起來反抗;以後因此爲國王懸賞通緝,逃到英領吉爾賽島及格倫西島上時,猛烈抨擊拿破崙。直至拿破崙帝國崩潰,他纔回到巴黎;到公社失敗,小資產階級的政治任務終結時,他回溯過去,寫了大革命時代關於此一階級的英雄的靑春期的歷史小說——「九十三年」,他一面否定了地主的反革命,一面熱誠地描寫共和軍隊對地主的鬥爭。
   雨果是屬於小資產階級的流浪者的浪漫主義詩人,但他的發展傾向於民主主義及普羅列塔利亞的潮流,在他的某些作品中,已經表現出寫實主義的特性和手法了。寫實主義大師愛彌爾·左拉受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由於時代條件所限制,他還不能明確地指出社會的將來,但他那許多不朽的作品,表達出自由和進步的思想,反映了十八世紀法國人民爲自由與進步的鬥爭,意義是重大的。他的珍貴,也就在於此。使他不僅為法國的偉大的詩人,而且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尊崇的詩人。如同約里奧·居里敎授所號召,他的文學遺產,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使得不同時代的人們不受區域和疆界的間隔,獲得互相了解,加强對人類的信念。雨果朦朧的看到:「人們會使無產者也至於愛生活;使之以潔白的滿足來防禦奴隸的狀態和窘窮□貧困吧。那末這個時候的秩序及法律,將不再與貧窮人處於永遠不和的地位了。(「在街頭戰壘之上女囚的話」)這不但已在八萬萬人民的土地上實現,而且我們相信,他的祖國——法蘭西,也將會實現的。
   二月廿四日於杭州
   (本文材料採自烏里契的「歐洲文學發展史」和本間久雄的「歐洲近代文藝思潮論」)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劉敘
责任者
雨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