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專家幫助我們造鐵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2088
颗粒名称: 蘇聯專家幫助我們造鐵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2月14日当代报登载蘇聯鉄道專家是怎样帮助我國恢復和修建鉄路的,蘇聯專家在我國的鉄路工程修建中,都是不辭艱苦忘我地工作,因爲他們這樣無私的援助,我國鉄路才能很迅速地全部通車,並超過抗戰前的兩倍。
关键词: 蘇聯 修建 鉄路

内容

今天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兩週年了。蘇聯友人兩年來給我國建設的幫助,是巨大的。除出本刋上兩期已介紹過的以外,現在來介紹蘇聯的鉄道專家,他們是怎樣忘我地工作,來幫助我國恢復和修建鉄路的。
   我國的鉄路大多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中,被日寇和蔣匪軍所破壞了,南北東西交通因此阻塞。一九四九年解放大軍南下時,鐵路受到的破壞很嚴重,軍運任務又很迫切,鉄路工人便提出「軍隊打到那裏,火車開到那裏」的口號,當時,如果沒有蘇聯專家高度的技術來幫助,是很難迅速恢復通車的。比如在津漢鐵路中,橫跨武勝關的大隧道和二百三十一座橋樑,蔣匪軍南逃時,全部給炸燬了,蘇聯專家使用他們在衛國戰爭中搶修橋樑的先進經驗,很快就把橋樑修好,完成了緊急的支前任務。又如津浦路淮河鐵橋照一般估計,至少要經過一、二年的修建才能恢復通車,但是因爲蘇聯專家的援助,經全體職工的努力,只花了五十多天的時間就修好了。
   一九四九年秋後,開始大規模修建京漢、粤漢和湘桂黔等鐵路,當時一方面物質材料很缺乏,一方面大部分工程人員缺乏充分的信心,在這關鍵的問題上,蘇聯專家就起了决定的作用。如京漢鐵路黃河鉄橋,工程的年代已久,抗戰時期又遭了嚴重破壞,很多工程人員認爲必須另建新橋,蘇聯專家便親到現場研究,六十多歲的金克林克在嚴寒的北風裏,爬到橋下檢查了一百多個橋墩,最後,他們確定不須另建,只要把原來的工程加固就行了。鉄橋完工以後,不僅可以繼續使用,還提高了行車的速度和牽引力,節省了我國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在修建粤漢路曲江大橋時,工程困難重重,蔣匪幫曾化了四年時間沒有修好,後來經過蘇聯專家的具體指導,工人們只化三十五天就把全部工程修好了。
   不僅如此,蘇聯專家還幫助我國培養了大批鉄道人材,提高了我國員工們的工作效率,僅僅旅大鐵路綫上,四年當中,就培養出八百六十多名技術人員和一千多名技工。大連機務段段長李索夫,親自培養出六名女司機和三名女司爐。勞動模範梁志祥,也創造牽引列車重量達二千六百噸的全國新紀錄,也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培養起來的。
   蘇聯專家在我國的鉄路工程修建中,都是不辭艱苦忘我地工作,他們之中有的甚至生病時也在工作。因爲他們這樣無私的援助,我國鉄路才能很迅速地全部通車,並超過抗戰前的兩倍。這不僅對我國南北交通和城鄉交流起了偉大作用,並且使我國的國防也進一步地鞏固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