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壓力下英鎊區經濟日益困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1547
颗粒名称: 在美國的壓力下英鎊區經濟日益困難
并列题名: 真理報駐倫敦記者評論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2月6日, 英鎊區經濟日益困難。
关键词: 英鎊 美國 經濟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五日電)據塔斯社莫斯科一日訊:「眞理報」駐倫敦記者馬耶夫斯基評論英鎊區的嚴重的外匯困難和財政困難說,在美國的壓力下,英國和英帝國內部各國都已經使自己的全部經濟走上了戰爭的軌道。瘋狂的擴張軍備運動,已經使民用工業萎縮,出口貿易跌落。英鎊區進出口貿易的性質,已經大大改變了,這些國家已經有了買多賣少的現象。貿易逆差已經開始不斷地擴大了。
   馬耶夫斯基談到英國財政大臣巴特勒最近在英國議會下院的演說,他寫道:巴特勒宣佈了英國政府的新措施,這些新措施,將要越發猛烈地降低英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家知道,英國正在再一次地大量削減食物的進口。敎育費用、國民保健費用、民用房屋建築費用和其他非軍事目的的費用,也正在再一次遭到削減。
   馬耶夫斯基說:英國統治集團打算逃出絕路去。他們之所以走上這種絕路,是因爲英國順從美國的準備發動戰爭的政策,是因爲英國越來越聽從華盛頓的命令。
   馬耶夫斯基在評論最近在倫敦舉行的英鎊區各國財政部長會議的結果時指出:連英國資產階級的報紙,也不敢相信這次會議所擬訂的計劃是鞏固英鎊區經濟的現實辦法,而且對於巴特勒所發表的關於利用「外國」資金的聲明,表示不安。
   馬耶夫斯基解釋說:利用「外國資金」的意思,就是吸收美國資本來「恢復」英鎊區的地位。馬耶夫斯基說:英國統治集團正在再度向美國要求援助,向那個以破壞英鎊區爲其基本任務的力量要求援助。
   馬耶夫斯基接着舉出杜魯門和邱吉爾在華盛頓就交換原料問題所達成的協議爲例,說明美國的「援助」究竟是甚麽意義。美國答應運給英國一百萬噸鋼,來交換英國的鋁和錫。據美國報紙報道,英國政府一面在買進鋼的時候買價是比鋼所能賣到的價錢高得多,而另一面在賣出錫的時候,售價是比錫所能賣到價錢低得多。由於進行這種交易,英國就有更進一步耗盡美元存底的危險。
   保守黨的「每日電訊晨郵報」評論說,英鎊區的任務,是找出主宰自己將來經濟命運的方法來,馬耶夫斯基指出:然而,保守黨的報紙却不願正視這個事實:英鎊區已經接受了新的主宰,這就是美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馬耶夫斯基
相关人物
邱吉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莫斯科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英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