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員工響應增產節約號召熱烈展開勞動競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0760
颗粒名称: 治淮員工響應增產節約號召熱烈展開勞動競賽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月7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一個以增產節約爲中心內容的勞動競賽運動,已在治淮工地上熱烈地展開。
关键词: 增產節約 勞動競賽 愛國公約

内容

(新華社蚌埠五日電)一個以增產節約爲中心內容的勞動競賽運動,已在治淮工地上熱烈地展開。二百萬民工和淮河工地上的所有工程技術人員、所有治淮幹部,都捲入了這個運動,都在積極地爲提高勞動效率,加快修工速度和節省人力、財力、物力而努力。截至去年十二月下旬,第二年度治淮工程的冬季修工任務已完成了一半。
   去年十二月初治淮委員會發佈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指示後,各工地都召開過動員會議。蘇北灌溉總渠工地上的泰興縣民工,曾召開過民工代表會議討論增產節約。會後他們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向毛主席保證提早完工。他們已把增產節約列為愛國公約的主要一項。
   蘇北灌漑總渠工地上的民工,爲提高勞動效率,提出了「三齊」的口號,就是每個民工隊要做到人齊、心齊和工具齊。這樣,加上工地的供應工作、衛生工作和工程技術指導工作都作得好,工人又提高了抽水機的抽水效率,整個工地上的民工每人每天所做的土方比過去多了半公方。有些民工每天能做五公方土,最多的一天做七·八公方。皖北懷遠縣民工常好元想了一種把稀泥掘起晒乾些再抬走的辦法,大大提高了挖稀泥的土工效率。穎上縣民工實行了包方制,並想法減少了領糧領煤等雜工。他們減少雜工所省出的人力,整個冬季可多做八萬九千多公方的土工。在節約器材方面,工人、民工和工程技術人員也想了很多辦法。河南板橋水庫工地上,工人在開鑿輸水道時用鋼軌代替木料搭架,用石片代替洋灰做檔水牆。他們所節約的器材,價値已達兩千多萬元。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