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京劇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8841
颗粒名称: 談京劇改革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1月20日当代日报登载了京劇需要改革,但是京劇的形式太固定了,改起來困難太多。
关键词: 京劇 歷史 形式 內容 改革

内容

近來,我們還可聽到這樣的論調,認爲京劇需要改革,但是覺得京劇的形式太固定了,改起來困難太多;比如:新京劇在藝術形式方面遠不及舊戲精鍊,不易爲觀衆所歡迎。我們不否認很多新京劇,在形式上還顯得有些粗糙,內容上還有一些缺點;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漸漸改正的。因爲它代表了新興的一面,向上的一面。我們也不否認「四郎探母」等老戲,在結構上的確「爐火純靑」,精鍊,緊湊,但是、不要忘記,這是無數年來,在許多人的演唱下,逐漸改良,才能達到今天的地步。
   的確,京劇的形式是非常固定的。不僅生旦淨丑用語(台詞)身段不同,而且連笑聲也各異。這些我認為眞是京劇的特色,還是應該儘可能的保存的。改革的意義,是改進而不是取消,在目前說起來,主要的還是內容方面的改革,形式當然亦是隨着內容而改進的。
   事實上,京劇也並不是只能表現封建的內容,「打漁殺家」就是一例。這就說明了京劇並沒有限止它所表現的內容。當然,在表現現代生活方面,在目前尚未獲得成功,還須要不斷的進行慎重的改革和實驗。如果,已證明不能獲得成功,放棄了也未嘗不可,反正路並不止一條。歷史事件上,也有很多富於現實的敎育意義的題材,供給我們採取的。
   京劇改革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問題是京劇工作者,應該如何加强馬列主義學習,以歷史唯物論的觀點,來改編及創作新的歷史劇,避免走彎路,(如公式主義,及反歷史主義傾向等),那麽,京劇界就能眞正的「百花齊放」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羊角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