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注意曲藝的改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8301
颗粒名称: 必須注意曲藝的改進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1月1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必須注意曲藝的改進的文章。
关键词: 曲艺 改进工作 人民 文艺形式

内容

曲藝是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之一,因爲它是眞正的民間傳說,是人民在生活中受到自然與社會的限制,憧憬着美滿的將來,將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幻想中,及與自然與社會現象的鬥爭中,經驗的積累;除開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士大夫所揑造的曲藝以外,眞正的民間曲藝,是民間傳說的藝術加工品,它與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所以爲廣大人民所熟悉所歡迎。其次是廣大人民多年受着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整年累月的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沒有學文化與享受其他藝術的機會;就農村來說,廣大的農民們唯一的文娛活動,就是在春冬農閒時請民間藝人說唱些故事,如北方的大鼓、墜子,南方的彈詞、評話等。這些曲藝演唱起來比較容易,它不像唱大戲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演員與舞台、佈景、化裝、道具等那樣複雜。曲藝只需要一兩位藝人,一兩件樂器,在廣場中,憑着藝人的嘴巴與表情,就可以把人、事、情、景,忽而文,忽而武,忽而戰鼓婆婆,忽而蟲聲卿卿,忽而英雄大將,忽而才子佳人,有聲有色的說唱出來,而聽者也就不自覺的受到故事的吸引與感染,隨着故事的喜怒哀樂而表現出純樸深厚的同情與憎恨。「聽評書落淚」,這句話是千眞萬確的。一位有修養的藝人,可以在一個村中說唱十來天至一個月。好聽說唱的人場場不離,他們聽了就傳,父親傳給兒子,祖母傳給孫兒,張三傳給李四,越是有傳奇性、神話性的故事,也就流傳的越久越廣。舊社會的統治者有見于此,就利用了這武器,給純樸的民間曲藝蒙上一層汚濁的灰塵,變爲他麻醉人民鬥爭意志的工具。
   曲藝在城市中,因為城市的經濟基礎和農村不同。聽眾也就不同,大書場中多是封建地主與資本家以及他們的太太小姐,一面口嗑瓜子,品着香茗,一面聽書作為他們的消遣品,然而在街頭巷尾,一些簡陋的書場中,却仍擁有廣大的勞動者的聽衆。
   隨着統治階級的被推翻,人民大眾的覺悟逐漸提高,曲藝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地普遍的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在這一運動中,湧現出大批的新曲藝與新藝人,不這樣,就不能將爲統治階級服務的帶有封建迷信淫蕩等毒素的曲藝,成爲新的爲人民服務的藝術,不這樣,就不能奪取敵人的文藝陣地,鞏固人民的文藝陣地。
   解放二年多來的杭州,在戲改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收效與成績,然而在曲藝的改革收效並不大,幾個書場很少演唱新的節目,而奏唱了「艾虎吿御狀」「王龍鬥寳」之類神怪荒唐的東西。
   也許杭州的曲藝界認爲新曲藝不如舊把戲叫座,而迷戀着老一套不肯放棄。事實證明:一些劇團演出新劇時,不但不減少賣座,反而增加了新觀眾,受到政府的獎勵與人民的擁護。要知道時代是一天天的進步,新社會的聽衆,再不是爲了消磨光陰逢場作戲,或為了單純的欣賞藝術了,而是要在正當的娛樂中,得到新的敎育,雖然現在老戲仍有部份的聽眾,如老抱着老本不放,就會爲時代所淘汰,爲人民所唾棄。曲藝界的先生們,把眼光放遠一點罷,看看現在,想想將來,大胆的改造自己,成爲人民的新藝人。
   也許領導劇改部門以爲杭州的曲藝場所少,影響面不大而疏忽了它。但是,雖然曲藝場少,却仍擁有一定數量的聽衆,如果不積極改革,聽其自然發展,則對人民是有害的。在這天翻地覆的偉大時代,我們不容許任何一種社會現象落在形勢發展的後面,何况曲藝是人民大衆所喜見樂聞的藝術形式呢!我們利用這有利的形式,推陳出新的灌輸上新的內容,作爲我們敎育羣衆的有力武器。
   希望領導劇改部門、曲藝界、以及愛好曲藝的文藝工作者,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爲工農兵的文藝方針指導下,羣策羣力的作好曲藝改革工作,使曲藝也能在各種文藝百花齊放的時候,開出鮮豓的花朶,讓杭州六十萬人民,看到與吸到她光輝的色彩與芬芳的氣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