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雜技團體的兒童藝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8256
颗粒名称: 保護雜技團體的兒童藝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月1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保護雜技團體的兒童藝人的文章。
关键词: 儿童 杂技 不合理制度

内容

杭州市戲曲界的兒童藝人在解放後已獲得了新生。許多舊科班經過了改革,已經廢除了對學戲小藝人的許多不合理制度;但在一部份班社團體內對兒童藝人的不合理制度依然存在着,特別是馬戲、雜技團體內,還嚴重存在着不合理的殘餘封建制度。
   據杭市雜藝改進社的調查,在本市大中華飛車馬戲團、雙勝馬戲團、中國馬戲團、徐湧泉、袁子强等雜技團體內,有兒童藝人將近二十人。這些兒童藝人最大的只有十五歲,最小的在十歲以下,除了少數是雜技藝人自己的子女或有學習雜技的志願而自願加入的以外,其餘大多數是被販賣或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賣給雜技團的,也有由雜技團拿出一些「肚痛錢」領來的(有的領來作賽娘婦),如雙勝馬戲團十五歲的夏來紅就是一個童養娘;中國馬戲團十四歲的陳來弟,也是以一担五斗米的「肚痛錢」領來的。其中也有從育嬰堂抱來,養大了學藝的。
   這些兒童藝人因爲是被販賣或領來的,所以在團體內就一直受到歧視和虐待,每天一餐粥、一餐飯,上場穿好衣服。下場仍舊穿破衣服,一年到頭吃不飽、穿不暖,不但談不到報酬,而且非打即駡;並以餓飯、勞役、體罰和非科學的殘酷方法訓練他們。每天學習「彎腰」、「三上吊」、「倒甩水」、「爬雲梯」、「推樁子」等有礙心身發育及身體健康的把戲,不學就以體罰、恐嚇、强迫手段對付,這些不科學的訓練方法,嚴重影響了兒童藝人的發育成長,兒童藝人在雜技團內遭受着這樣的精神與身體的雙重壓迫,因此他們學習雜技很多都是不自願的。如徐湧泉武術團負責人前妻的養女十五歲的查菊花就不願學藝,而願意做工。這些兒童藝人在過去當然談不到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當然更沒有接受政治文化敎育的機會的;現在中央人民政府規定了四項對雜技團體內兒童藝人的保護辦法,這是值得為兒童藝人慶幸的,正如查菊花說:「過去我想想自己痛苦的生活,以爲一生一世是完了,想不到毛主席來救了我們!」
   中央文化部的四項規定是合情合理的,希望各地文敎主管機關能切實執行,把至今尙生活在不合理制度桎梏下的兒童藝人拯救出来。讓他們也走上美好幸福的道路上去!(陸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陸加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