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生產服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580
颗粒名称: 爲生產服務!
其他题名: —從疏浚浣紗河,中河,東河談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1月28日杭州市建設局繼疏溶整修浣紗河後,於五月間開始疏溶中河,又開始疏濬東河。
关键词: 杭州市建設局 疏濬 東河

内容

(本報特寫)杭州市建設局繼疏溶整修浣紗河後,於五月間開始疏溶中河,今復在中河未完工前,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又開始疏濬東河。在市政建設爲生產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下,疏濬這三條河流正是符合了這一建設的方針。同時市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市政建設小組會議中,也曾討論了有關疏濬西湖的問題,中央人民政府並特撥款來整修西湖,使西湖不僅成為一個國際性遊覽的公園,也促使西湖爲從消費轉向爲生產的杭州服務;而浣紗等三條河流的疏濬,正是疏濬西湖的一個開始。
   杭州城內,一共有三條主要河流:一條是中河,一條是上河(即現在的東河),一條是西河(即現在的浣紗河)。這三條河流的水源都賴西湖的水灌注,相匯於內城河後經外城河北奔上塘河。三河貫通市區內外數十里,總長一九·三一公里;浣紗河的水流是從湧金閘起,經延齡路一帶鬧市區,又經過人口稠密的武林路,止於武林門外內城河口,中河自閘口龍山閘起至湖墅淸河止,貫川上城、中城、下城、湖墅、江干五區,是市區三大主要河流中最長的一條。東河自鬥富橋至壩子橋水城門止,是市區直通海寧的水路要道。這三條河流在全市人民生活健康與促進城鄉物資交流,灌溉鄰近農田上都極為重要;如海寧等三縣數萬頃農田都賴三條河流的灌注,假使這三條河流淤塞,不但影響調節西湖的水流,也嚴重危害了海寧等縣數萬頃農田的生產與全市六十萬市民的健康。因此解放以後,市人民政府雖在經濟極為困難的情形下,仍接受全市人民要求,開始分別疏濬這三條河流及計劃疏濬西湖。
   杭州在鐵路、公路未建築時,南北物資往來和交通要道,都以運河爲主;而運河水源的調節,都賴西湖水流經三河灌注流入,在經濟上,有很重要的價値。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雖然也都注意了這三條河流,但始終沒有好好的疏濬,偶然濬了,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而祗是少數官吏以興修爲名,從中營私舞弊,或點綴統治政績與加重剝削人民而已,這在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如宋史河渠志記載:「蘇軾請開河狀,軾於熙寗中通判杭州,訪問民間疾苦,父老皆云惟苦河流淤塞,遠則五年,近則三年,率常一開濬,不獨勞役兵,而每將興工,市肆汹動,公私騷然,自胥吏壕寨兵級,皆能恐喝人戶,或云當於某處置土,某處過泥水,則居者皆有失業之憂,旣得重賄又轉而之他,及工役旣畢,則房廊邸舍作踐狼籍……」說明了疏濬河流儘管重要,但一貫壓榨剝削人民的統治階級是毫不關心的,他們反以興修河流來騷擾人民,從上面一段記載中可見當年和解放以前,杭州人民受河患官迫的苦處、是擢髮難數的。
   因此在歷年失修,水利廢弛的情形下,這三條河流也壅塞穢濁,以致吐納不暢,臭氣四溢;不僅不利於全市人民,相反的還危害了全市人民。解放後的今天,在中國比產黨領導下,在人民自己當了主人的時候,在優越的新民主主義制度下,才會將這幾條荒蕪淤塞已幾十年的河流,一一的疏濬起來了。
   疏濬後的浣紗河,現在是綠柳含烟,淸流縈碧,使沿河兩岸居民再不用生活在臭氣四溢中了。現在中河、東河也分別開始疏溶了,我們可以想像到當三條河流全部暢通後與西湖疏濬後的新面貌,將使聞名世界的風景都市杭州更美化瑰麗了。同時對於正在走向生產建設的杭州市,不僅在城鄉物資交流,灌漑海寧等縣數十萬頃農田上起了很大的幫助,對全市六十萬人民的身體健康也有巨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延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杭州市建設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