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花布大批運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166
颗粒名称: 「蘇聯花布大批運到」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11月26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經過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之後,全國展開了普遍的增產熱潮,今年農產品到處豐收,因此農村經濟迅速好轉,農民購買力大大提高。
关键词: 農村 經濟 發展

内容

偶與朋友聊天,談及一個問題,因他有到報載百貨公司運到大批蘇聯花布,因此懷疑這是否會影響我國工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嚴重的思想問題,是值得共同來商榷的。
   首先答復是肯定的「不會」。爲什麽呢?因為這是我們的需要。
   經過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之後,全國展開了普遍的增產熱潮,今年農產品到處豐收,因此農村經濟迅速好轉,農民購買力大大提高。這是大家看見的情形。農民們最需要的是什麽呢?歷年來受地主的殘酷剝削壓制,他們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今年有了好收成,在冬季當然要買些新布做件衣服,可是試計算中國新區經過土改的農民有一億五千萬,如果每個人增加一件衣服就要一億五千萬件,如計算每一件衣服用七尺布,則需布十萬萬五千萬尺,這是一個浩大的數字。雖然在二年來工商業逐漸恢復發展,棉花產量也大大的增加,但還是不足以與那巨大的數字相匹敵的。當此求過於供之時,少數投機商人,就可能乘機擾動物價,影響工業的發展和農民的生活。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厲行節約,動員少購,投資再生產,再一方面就是提高生產率,供應廣大人民的需要。但是在仍然缺乏的一方面,政府爲了平穩物價,不使投機商人有空隙可鑽,就向蘇聯購運紗布補充。這樣做是完全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因此也就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工商業,却大大的幫助了我們物價的穩定,而使工商業迅速穩步發展。
   同時,我們更應從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上來看問題,不應用落後的舊眼光看新事物。蘇聯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他們國家的經濟是完全計劃性的,也就是說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决不需要向外傾銷,因此也不要尋求市場,因爲這樣做對社會主義國家並沒有好處。社會主義國家目的是在解放全人類建立一個無階級的社會,是要消滅剝削,人壓迫人的制度。而且工人階級中間也沒有剝削別人謀利的思想。而相反的,有這種懷疑和想法的却是充滿了資產階級的錯誤思想方法,不懂得這是蘇聯國際主義的眞誠友誼的幫助,花布祗是我們的需要而去購買,他們的輸出是在我們有利前提之下的,我們不需要,他們也就不會輸出。
   因此,我們不僅不應有任何的懷疑(這種懷疑是可恥的,是對於偉大的蘇聯友情的一種侮蔑。)而且從這裏正可以使我們更深刻體會到蘇聯老大哥對我們的無限關懷與幫助,不是他們的幫助,我們解决目前對棉布的迫切需求是比較困難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馬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