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派儲蓄羣眾反對講通道理大家參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138
颗粒名称: 攤派儲蓄羣眾反對講通道理大家參加
并列题名: 鎭海儲蓄工作已扭轉偏向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鎭海龍山區淸湖鄕,在晚靑還沒有收割的時候,已經開始搞儲蓄工作。
关键词: 農村 農民 儲蓄

内容

(本報鎭海訊)鎭海龍山區淸湖鄕,在晚靑還沒有收割的時候,已經開始搞儲蓄工作。銀行同志光想完成任務,沒有耐心對農友講明愛國儲蓄的道理,就產生了攤派現象。如第四村每閭都要儲蓄一個整戶,因此遭到農友的反對。如四村六閭農友問閭長說:「存銀行要有鈔票,為什麽一定要强迫攤派?」可是閭長張永祥回答他們說:「村裏攤派我,我也只好攤派你們了。」
   銀行同志在鄕裏召開推行儲蓄小組會議,因爲大家不明瞭儲蓄的義意,鄕長鄭松根就發牢騷:「我們中心工作是搞增產捐獻,搞七搞八,怎麽搞起儲蓄來呢?」村幹張阿康也說:「這種儲蓄工作要到上海那樣的大城市裏去搞,農村裏沒啥鈔票。」所以儲蓄工作沒有進展。
   這種情况被發現後,縣人民銀行同志下來了,他們不是立即就推行儲蓄,首先瞭解農友對儲蓄的顧慮,找到了農友的「怕露富」、「怕麻煩」、「窮光榮」和「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自家袋裏有」等不正確思想。根據這些情况,銀行同志就向農友進行敎育,說明儲蓄是把個人暫時不用的「死錢」,變做投向生產的「活錢」,又宣傳十大生產政策,講淸「愛國增產、勞動發家」的道理,正當的致富,政府是鼓勵的,勤吃懶做是可恥的。同時講明參加愛國儲蓄能幫助政府穩定物價等等道理,反覆說明個人和國家關係,漸漸的把羣衆思想扭轉過來。
   另一方面解决了幹部不正確的看法,討論了儲蓄的重要後,過去反對儲蓄的張阿康同志就說:「老早這樣講淸道理,我老早儲蓄了,我每日節省零用錢,香烟錢,一月存二萬元蠻便當。」他就帶頭儲蓄。不贊成儲蓄的農民羅和卿,他就說:「我也參加。」結果全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參加儲蓄。(鄭松根、苑書龍、史瑞民、童雲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鄭松根
责任者
苑書龍
责任者
史瑞民
责任者
童雲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