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4512
颗粒名称: 『兒女親事』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1月1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兒女親事』对新婚姻法的宣傳的文章。
关键词: 婚姻法 宣傳 电影

内容

「兒女親事」這部片子在今天上映,對新婚姻法的宣傳是有很大作用的。婚姻法公佈一年多來,尙有不少的地區對於婚姻法尚不够重視,最近在報上不斷地看見爲婚姻不能得圓滿解决,而發生悲劇的報導。因此,這部片子的公映,對羣衆是有深刻的敎育意義的。
   電影描寫了一對靑年男女的自由戀愛,片中的主角李秀蘭和王貴春,是一對熱愛勞動者,顯示出良好婚姻是建築在神聖的勞動和生產的基礎上的。由於李秀蘭不斷地堅强鬥爭,不管他的父親是如何的頑固反對,終於與王貴春結婚,過着幸福的家庭生活。
   「兒女親事」吿訴了我們一些什麽呢?在這方面我有這樣一點體會。我覺得自新婚姻法公佈以來,由於政府幹部的大力推動和羣衆覺悟的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許多被封建勢力壓迫的婦女獲得眞正的翻身,但還有少數的鄕村幹部由於存在殘餘的封建意識,對新婚姻法的認識糢糊,如同電影中的村長,即使有了點滴的認識,但在政策執行上就會顯得軟弱無力,或多或少的有走些彎路。因此片子告訴我們,特別是農村中的幹部,在今後應該認眞地加強對新婚姻法的學習,並且要更進一步的向廣大羣衆中進行宣傳。
   有形的封建統治者是被我們消滅了,無形的封建意識還在我們某些人們的思想上作祟,這表現在婚姻問題上是非常强烈的。如同片中的秀蘭的父親,就是一個代表。這在思想戰綫上,還是一個重大的仗,我們必須肅淸它。電影中以兩個强烈的對比,表示出新與舊的優劣。一條道路走向美滿幸福,另一條却引向悲慘的結果。秀蘭和虹彩、村長與區長就是很好的說明。一方面指出了實現新婚姻法必須靑年男女自身堅持鬥爭;另一方面還有待於政府幹部的正確掌握。
   影片不但宣傳了婚姻法,並且當我們看到了秀蘭和貴春他們在田野間愉快地勞動生產時,人與人之間充滿着友愛的氣氛。仇視與壓迫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只有在新民主主義制度下才能如此。更使我們感到新中國的偉大可愛。
   「兒女親事」無疑是一部好片子。在解放後的農村中,這樣的一個故事是比較典型的,我希望能把這部片子推廣到農村去,對婚姻法的宣傳作用是會更大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汝棠
责任者
李秀蘭
相关人物
王貴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