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秋收後城鄉物資交流激增的需要杭市搬運公司加强組織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333
颗粒名称: 適應秋收後城鄉物資交流激增的需要杭市搬運公司加强組織力量
并列题名: 各基層單位並紛紛保證愛護客貨、輕搬輕放、快裝快卸,不使國家資財遭受絲毫損失。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杭州市搬運公司爲了適應秋收後城鄉物資交流激增的需要,已組織力量,添置工具,初步加强今後的搬運工作。
关键词: 城鄉 物資 交流

内容

(本報訊)本市搬運公司爲了適應秋收後城鄉物資交流激增的需要,已組織力量,添置工具,初步加强今後的搬運工作。
   入秋以來,本市的搬運業務雖作了系統的改進,例如與各物資單位加強了承運聯系,簡化了貨物從船上搬運至倉棧和過磅堆好爲止的各項手續,並統一調配搬運力量,在業務繁忙時,長途搬運配合汽車運輸;但是由於物資交流日漸增加,如根據各區運量統計(木料不統計在內),九月份運量比七月份增加四分之一以上。由於搬運力量的增强跟不上物資交流發展的需要,致部份貨物不能及時裝上車船或運人倉棧。
   市搬運公司根據實際情况,已初步組織力量。在增强力量方面:已調配了目前比較閒空的木排、木料業部份工人,編入碼頭與小貨車兩業,以適應當前需要,並且盡量利用回空機會,充分運用搬運力量,如市區貨物運往湖墅時,則由搬運公司市區的業務部門接洽搬運,這樣就可有計劃的利用湖墅的回空車子承運;另外還與私營的運輸公司或汽車行取得聯系,及時調撥車輛配合需要。在增添工具方面:除了絡續添置與修理繩索、鉄鈎、槓子和跳板外,大量增添油布設備,如最近增加的油布即佔原來所有的百分之六十六,這樣,在雨天照常可以搬運貨物,不致因下雨而停止搬運工作。在修建碼口方面:僅江干一區準備修建的就有螺螄埠、蔡和記、海月橋、洋伴橋、美珍橋、龍舌嘴等十三處,其中螺螄埠、蔡和記兩碼口已先後修建竣工,使原來四十五度坡度的碼口,修建成爲十五度,從前需要四十多人才能把一輛貨車拉出碼口,現在祗要十餘人就能完成了,這樣大大的節省了人力的浪費,同時亦不致因潮汛期而遭受起卸貨物的限制。湖墅一帶碼頭,亦已計劃修建及裝置照明燈等設備。
   為了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展開生產競賽,搬運公司决定採取按勞取酬辦法,廢除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現正在江干小貨車業作典型試驗,得出經驗後,將全面推廣。
   在搬運公司及工會的領導下,各處站、中隊、分隊及小隊,普遍進行檢查修訂愛國公約,各基層單位紛紛保證:愛護客貨、輕搬輕放、快裝快卸、按時完成搬運任務,不使國家財產遭受一分一厘的損失,來保證做好今後的搬運工作。(石永國、樓國榮)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永國
责任者
樓國榮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杭州市搬運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