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工農子弟入學清華中學做出成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1281
颗粒名称: 動員工農子弟入學清華中學做出成績
并列题名: 入學,工農子弟都認識到這是毛主席的恩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0月16日,(本報訊)杭市私立清華中學,動員工農子弟入學工作,本學期通過了家庭訪問、盡量照顧交費困難等方式,已獲得了顯著成績。
关键词: 同學 學校 家庭

内容

(本報訊)杭市私立清華中學,動員工農子弟入學工作,本學期通過了家庭訪問、盡量照顧交費困難等方式,已獲得了顯著成績。本學期入學的工農子弟同學已佔全校學生數的百分之六十五。
   該校在本學期以前,學校行政上還認為工農羣衆生活還沒有十分好轉,所以對動員工農子弟入學的工作不够重視,後來經政府的指示和同學們的提出意見:學校行政上就開始研究如何爭取工農子弟入學的問題。
   首先,這工作就引起了該校本學期招生委員會的注意,並且由招生委員會决定普遍組織同學返鄉動員農民子弟人學,宣傳人民政府照顧勞動人民的子弟,可以優先申請減免費和工讀助學金等政策,這樣有許多工農子弟就爭取入學獲得了入學的機會。如富陽葉關炳同學,解放前家裏受地主壓迫,因爲幫助家庭勞動過度,至今還臉黃飢瘦。他總以爲沒有書讀是自己命苦,解放後他家分進了七畝多山,生活已漸漸好轉。這次當同學們去動員他時,他爸爸感動地說:「毛主席分給我們田,我一定要加緊生產,讓關炳去讀書,將来可爲國家出力。」失學五年的葉關炳同學,就這樣得到了復學的機會。又如徐若君同學她現在已經失學三年;是郊區婦女會的幹部,又是婦女民兵隊的隊長。當同學們去動員她時,她就和婦女隊的姊妹們商量;大家不但希望她能去讀書,並要求她常和她們通信,幇助她們進步。其他蕭山、海寧各縣回鄉同學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如陪同工農子弟來校考試,照顧他們住宿,使得這些投考的同學。感到特別親切。開學後,又通過家庭訪問,個別談話等方式去了解他們的家庭情况。如對搬運工人子弟的家長們說明現在的敎育方針,和人民政府如何照顧工農子弟入學的政策;打破了他們「命苦不能讀書」的錯誤想法,以及依賴政府不主動爭取入學的觀望態度。學校方面並特別准許他們分期交納學費、或緩交,盡量想辦法解决他們的困難。
   入學的工農子弟同學們,一致認識到這是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恩惠,給他們帶來了讀書的幸福、感到無限欣奮。並且紛紛提出保證:要搞好學習、鍊好體格,準備隨時響應祖國的號召。(仲淸)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葉關炳
相关人物
徐若君
相关人物
仲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