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工商業渡過困難開始逐步好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9775
颗粒名称: 溫州市工商業渡過困難開始逐步好轉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溫州市的經濟建設開始逐步好轉。
关键词: 溫州市 經濟建設 逐步好轉

内容

(溫州訊)溫州市的經濟建設,二年來和全國各地一樣,在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解放前,在蔣匪幇的反動統治下,一連十二年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吃足了苦頭。正當商人,規規矩矩做生意,反而虧了本。官僚資本,投機奸商,買空賣空,興風作浪,到反吃得開。碰到節日,「開紅盤」,「殺窮漢」,廣大勞動人民是他們欺詐、剝削的對象,米桶經常沒有隔夜糧。提起那時候的苦,眞是講也講不完。
   解放以後,光景可不同了。去年三月裏,中央人民政府實行財經統一,制止了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國民黨反動派死也作不到的事,人民政府很快就作到了。
   溫州市面,因為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長期統治,種下了病根。一百家工商業,九十多家是商業,而這些商業又一向是依賴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維持的。加上解放後,美蔣匪幫封鎖我海口,航運不通,這些毛病就顯現出來了:工商業經營困難,土特產不能外銷,失業工人大批增加。
   人民政府好像醫生一樣、對症下藥,着手醫治這些毛病。先後調整公私關係,貸款扶植私營企業,幫助改造私營機構,組織聯營合營,工商業情况好轉了,今年六月份開業的工商業戶比去年十二月增加一百三十多家。
   特別是人民政府大力組織土特產外銷,克服美蔣匪幇封鎖中的困難,工商業情况更比以前好轉了。溫州市工商代表團在上海、杭州和其他地方訂下了三百多億元的交易協議,溫州地區的土特產很多都打開了銷路,拿木炭生意來看,今年六月份的營業額比一月份增加了十七倍。溫區部分地區土地改革後,農民購買力有了提高,本市棉織業的營業額,今年六月份比三月份增加了六成,今年全市第二季總營業額比去年同時期增加七成。這些都說明:溫州市的經濟情况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開始逐步好轉。
   溫州市工業方面手工業比重大,士特產交流正好爲手工業品打開了銷路。如雨傘去年九至十一月,三個月內只銷了二十萬把,而今年七月一個月就銷出十六萬把。市人民政府正在有計劃地建立和擴大公營工廠,組織手工業聯營,逐步把溫州這一消費城市改變爲生產城市。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溫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