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軍征服自然災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9541
颗粒名称: 人民空軍征服自然災害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9月人民空軍征服自然災害。
关键词: 人民空軍 征服 自然災害

内容

年靑的中國人民空軍,不但捍衛着祖國的領空,而且運用來征服自然的災害。從它們初展乳翼時起,便英勇地負担起這雙重任務:保衛和平事業和從事和平建設。當美帝國主義誇耀着「海空優勢」以飛機瘋狂屠殺朝鮮人民的時候,人民的空軍却以飛機轟炸黄河冰壩和撲滅皖北蝗災。這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創舉,而且在帝國主義陣營中也是奇聞。
   今年三月廿四日,隨着春暖凍解,黄河上游巨大的冰塊直瀉而下。這是每年開春常有的「凌汛」,是「黄河百害,利在一套」的河套沃野的農民所最恐懼的災害,因爲冰塊的壅塞,往往造成汎濫。這一次,便曾在綏遠包頭上面的黃河上,結成了三十餘道冰壩,阻斷了水流,水位劇高,因此部分地區開始潰堤,已形成了水災。
   要是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權下,誰也不會當它是一會事,一任「凌汛」擴大,而無視於田園的淹沒、人民的流離。但在已解放了的新中國,人民政府對凌汛的防禦,比誰都急,很早以前已修好了堤壩,當時並曾用了大砲向冰塊轟擊,但冰塊來勢太猛,冰壩牢不可拔,致收效不大。
   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人民空軍奉命到達了綏遠,四月二日,即派出飛機,前往轟炸冰壩,一連四天,飛機輪番出動,緊張地跟天災作鬥爭。日以繼夜的轟擊,和砲兵、工兵、及當地搶修堤壩的羣衆配合着,終於把冰壩消滅了,河套一百餘萬良田、五十萬生命,從洪水浩刼的邊緣上,被拯救了出來。
   河套人民的感激,是無法形容的。當他們望見翺翔天際的自己的飛機,把炸彈丟向河中的冰壩上時,他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因爲他們還記得,日本飛機和反動派的飛機是把炸彈丟向他們頭上的!
   他們把鮮艷的旗幟,獻給了人民空軍和砲兵,上寫「人民空軍為人民辦了事。」老鄉們說,「這才是我們眞正的河神。」
   和轟炸冰壩有同一意義的是人民空軍完成了皖北滅蝗的任務。
   皖北今年夏天,發生了七、八年來未有的蝗災,蝗區分佈於淮河之岸泗洪、靈璧、五河、泗縣、宿縣、懷遠等六個縣,面積近一百萬畝,而以泗洪為最嚴重,幾佔五十萬畝。因此,飛機便在泗洪地區,與蝗虫展開了激烈緊張的鬥爭。
   因爲飛機噴霧工作,須在有露又無風的早晨和黄昏來進行,所以地勤人員總要在二時以前,就起來做準備工作。星星還在天邊閃爍着的時候,飛行員就駕飛機起飛了。
   爲了保護老鄕們幾年來的第一次豐收,飛機努力地工作,遵循了指示蝗區的煙火,看淸了噴射地區的信號,低飛到離地僅五尺到七尺高處,噴射濃霧樣的藥粉,所有飛蝗一觸立死。
   飛行員、機械員忘我的緊張工作着,使當地的老百姓愛戴得什麽似的,硬要替他們送飯洗衣,他們粗大的手,撫摸着飛機機身,老問:「是毛主席派了你們來的吧!」
   飛機滅蝗工作,連續了很多天,滅蝗效率也從每架飛機每天噴射幾百畝,提高到四千三百餘畝。
   五天以後,皖北泗洪區的蝗虫災害,終於基本上肅淸了。在那地區的人民代表,對人民空軍臨別依依,紛紛表示:「保證努力增產,多打糧食多捐獻,來報答毛主席對皖北人民的熱愛和無微不止的關懷!」
   (星月)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星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