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檢一張廢紙,多增一分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8228
颗粒名称: 多檢一張廢紙,多增一分力量!
并列题名: ——記淸衛大隊開展增産捐獻經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9月14日,当代日报刊登的淸衛大隊開展增産捐獻經驗。
关键词: 淸衛大隊 增産 捐獻 經驗

内容

清潔衛生大隊的全體同志,是怎樣開展增産捐献的呢?
   開始時,全隊同志的熱情非常高漲,大家雖然覺得本單位不能與工廠相比,要增產怕困難,但大夥覺得捐獻一定是要完成的。因此,「掏腰包」的思想在這一時很濃厚;很多人願每月從薪給中抽出一天工資作爲捐獻。但也有個別同志在開動腦筋想增產辦法。這時正當該隊中共黨支部公開。在黨、政、工、團聯席會議上,由黨支書周慶紹同志講解了捐獻意義。並指出「掏腰包」捐獻不是積極的辦法。工會又在這時抓緊時間召開了一次大會。報告了朝鮮形勢及「六一」三大號召。並由行政及工會聯合組織「清潔衛生大隊增產委員會」,以加强全隊增產捐獻的領導,將羣衆熱情很好的引導到與生產相結合的正確途徑上去。並要求大家想辦法開展增產。
   兩個月來,該隊很多同志在增產捐獻中改善了工作方法,樹立了新的勞動態度,並發揮了創适性。總計七、八兩月內共增產了三四、三七八、一四〇元。其中兩千萬元已繳送抗美援朝分會。
   在大夥開動腦筋想辦法的時候,北京淸潔隊工人的挖河運動,給他們指出了一條增產捐獻的路。接着第一中隊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想出了拾廢紙、破布變賣成現金來捐獻的好辦法。第二中隊個別小組也想出利用例假日去敲石子,以義務勞動增產所得來捐獻。這兩個辦法很快的傳遍全隊,經過全隊民主討論、幷經行政上結合具體的情况加以研究後,决定採取拾廢紙、破布來增產捐獻,因爲這正與該大隊的業務密切相結合,增產多,工作也就好。於是,先由第一中隊展開這一運動,再普及到全大隊。
   這時起:搖着鈴的垃圾車旁邊多加了一隻炭筐;工人們一面收垃圾,一面將字紙隨手檢到炭筐中去。最初大家祗檢廢紙、破布,不檢別的,因此增產數字不大。而且個別同志存着二不檢:髒的不檢,小的不檢。也有的强調增產忙,放棄學習。有的因爲工作忙,增產忙,連自身的淸潔衛生都不注意。這些現象都由增產委員會及時的糾正過來,沒有影響到工人同志們的增產情緒,和他們的生活與學習。這時各中隊、各分隊、都已組織了增產小組,各自想出更多辦法來增加生産。有的小組發現在垃圾中除了破布、廢紙外還有些東西也可以變賣。如破鞋子、破皮鞋、玻璃瓶、廢銅、爛鐵都値錢。淸河分隊也想出把原來由農民自己來搬運垃圾到農村去作肥料的工作,由他們來做,這樣不僅可以多一筆增產收入,也減輕了農民到城市裏來搬運垃圾的成本,對農村中的烈、軍屬戶,他們幷自動的將垃圾運到烈、軍屬的田裏,這樣又做了幫助烈、軍屬的工作。更好的是這些垃圾中的廢銅、爛鉄、破布、廢紙,都被檢淸了,在肥田時變成很好的肥料,農民都稱好不已。工會看到大夥你這一組想出這個辦法、他那一組也出那個辦法,就召集了生產委員與積極份子開會。會上互相交流增產經驗,大夥聽到有這許多方法可以增產,眞有說不出的高興,越發堅定了增產的信心。會上隊與隊之間又相互挑戰,使大家的熱情更高漲了。各中隊的小組黑板報又配合了增產捐獻,每天對成績好的同志,在黑板報上表揚。大家都努力檢破布等,爭取把自己名字寫在黑板報上,這時的淸衛大隊,工人們晚上休息時,四、五人一堆,六、七人一組,起勁的談着增產辦法,全個隊裏整天聽到的盡是談增產。大夥都浸溶在增產的熱潮中,無形中也更有力的鼓舞了工作熱情。
   他們根據一個半月來增產的經驗,預計到今年年底連同七、八兩月所增產的數字,可以完成九三、七七八、〇〇〇元。增產的內容:㈠廢紙、破布(包括破皮鞋等):全隊以二百輛垃圾車計算,每天平均至少每車可增產廢紙二斤、破布一斤、玻璃、銅、鉄等一斤,以最低價値一、七〇〇元計算,每天總値三四〇、〇〇〇元,一個月就有一〇、二〇〇、〇〇〇元;(二)車運增產:將有肥料價值的垃圾運往鄉下,每車收代運費七、五〇〇元,兩車爲一五、〇〇〇元,每月總計增產四五〇、〇〇〇元;㈢航運增產:將垃圾加工挑檢後,把好作為肥料的垃圾運往農村肥田,每船約一〇、〇〇〇斤,收代運費一〇〇、〇〇〇元,每天增產一·三船,全月爲三、九〇〇、〇〇〇元;㈣其他增產:包括拉爛泥等,平均每天一〇、〇〇〇元,每月為三〇〇、〇〇〇元。
   爲了鞏固這一運動、工會與行政上决定將增產所得,以百分之八十五捐獻飛機、大砲,百分之十五作爲工人獎金和集體福利。幷隨着運動的進行,全面的修訂了愛國公約和訂出個人計劃,使在這運動上所具有的高度愛國主義精神,能更深入的貫澈到今後工作中去。
   (本報記者烏鵬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