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兩國人民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主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6901
颗粒名称: 中蘇兩國人民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主力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是日本向同盟國(包括中蘇)簽訂無條件投降條款的一天,從日本簽降的次日起,即九月三日起,同盟國開始對日本實施其投降條款。
关键词: 中國 日本 人民 蘇聯 戰爭

内容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是日本向同盟國(包括中蘇)簽訂無條件投降條款的一天,從日本簽降的次日起,即九月三日起,同盟國開始對日本實施其投降條款。所以九月三日是對日抗戰勝利日,我們在這偉大的紀念日,應該學習正確的抗戰史,明確誰領導抗戰?誰促使日本投降?應該回憶八年抗戰中我們所遭日寇侵略的創痛,怎樣來堅决反對美國武裝日本?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八月十三日正式規定九月三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並通吿全國人民:在每年九月三日,應對我國軍民經過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和蘇軍出兵解放東北的援助而取得對日勝利的光榮歷史,舉行紀念。
   對日戰爭的勝利,是同盟國人民聯合努力的結果。其中,中國和蘇聯貢獻最大,出力最多。中蘇兩國是對日作戰的主力這一歷史事實,是不容任何人加以抹煞,也是任何人都抹煞不了的。
   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間最久,犧牲最大;同時也是對日作戰最久,出力最多。在日本投降以前的五十年間,日本一直是中國人民最主要的、最兇惡的敵人。一八九四年中日戰爭後,日本奪去了中國的台灣和澎湖列島。此後,又有『二十一條』、『五卅慘案』、『五三(濟南)慘案』等日本侵略事件。日本帝國主義並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發動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侵佔了中國一百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滅亡中國。
   中國人民一貫堅决反對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後組織了抗日聯軍,展開武裝鬥爭。『七七』以後,全中國人民更是一致奮起抗戰,粉碎了日本妄圖征服中國的迷夢,也嚴重地打擊了日本對遠東的全盤侵略計劃。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最初四年,中國人民在蘇聯的支援下,艱苦奮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依然是整個抗日戰爭的主力。中國戰場成爲日本侵略者的泥沼,牽制了大批日本侵略軍。日本在國外進行侵略戰爭的三百六十萬軍隊中,約有二百萬被牽制在中國大陸上。美英兩國軍隊在東南亞各地所抗擊的日本軍數,數量只有一百多萬,並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東南亞人民武裝抗擊的。
   由於國民黨採取消極抗戰的賣國政策,中國解放區戰場成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北起內蒙古,南到海南島,大部分日寇所到之處,都有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游擊隊在進行積極的,廣泛的武裝鬥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經常抗擊半數以上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僞軍。到一九四三年,這幾支人民軍隊抗擊着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四,僞軍的百分之九十五。
   中國人民軍隊的抗戰成績是輝煌的。僅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到一九四五年三月的七年半(華南抗日縱隊缺一九四三年以前的數字)中,中國人民軍隊總計對敵戰鬥大小十一萬五千餘次,斃傷日僞軍計九十六萬餘名,俘虜日僞軍計二十八萬餘名,日僞軍投誠和反正的計十萬餘名,日僞軍總共損失一百三十六萬人以上。主要繳獲有:砲類共計一千零二十四門,機槍七千七百餘挺,步馬槍四十三萬餘枝。此外,並攻克敵軍碉堡三萬四千餘座和據點一萬一千餘個,建立了廣大的解放區。
   中國人民的偉大戰績和勝利,是以流血犧牲換取來的。據截至一九四四年的統計,中國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傷亡約四十萬人。日寇的鉄蹄蹂躪了大半個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亙古未有的巨大災害。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八年抗戰中,中國人民因戰爭而死亡者達一千萬人以上;公私財產損失合計約値五百萬萬美元。
   世界人民反日本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是與蘇聯的偉大貢獻分不開的。當中國人民在抗戰的頭四年中艱苦奮戰時,蘇聯首先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援手。蘇聯以大量的軍用物資和總額達四億五千萬美元的貸款援助中國。蘇聯人民派出他們的優秀兒女組成志願航空隊,幫助中國對日作戰。而這時,美國却正在將大批的汽油、廢鉄等戰爭物資賣給日本,使日本用來屠殺中國人民。英國則封鎖滇緬公路,阻塞外援物資運到中國。
   日本帝國主義曾經長期威脅和多次侵犯蘇聯的東部邊疆。爲了防止日本的侵略,蘇聯在對德戰爭時期(一九四一年六月——四五年五月),始終在沿與中國東北交界的邊境內保持着雄厚的兵力,牽制了數達一百萬的日本最精銳的部隊,即所謂『皇軍之花』的關東軍。這使中國與其他同盟國對日作戰,獲得莫大的便利。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蘇聯毫不遲延地遵照雅爾塔協定所規定的時間(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宣佈參加同盟國對日作戰;並在八月九日出兵解放中國東北。蘇聯這一正義與英勇的行動,是促使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的主要因素。
   大家知道,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時,曾被日本政府悍然拒絕。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七月二十九日(即蘇聯宣佈參加對日作戰的前九天)對美國陸軍機關報『星條報』記者發表談話時悲觀地表示:『日本如不接受盟方促使它投降的最後公吿,眞不知戰爭將在那天結束。』當蘇聯宣佈參加對日作戰,蘇軍一百萬雄師分幾路攻入駐在中國東北的日軍的堅固防綫時,局勢立即發生巨大變化。從戰爭開始的第一天起,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關東軍是註定要被全部殲滅的。在八月九日一天之内,蘇軍遠東第一方面軍就前進了一百五十公里。其他各路蘇軍,也都勇猛前進。蘇軍給予關東軍第一次的决定性打擊後,才使日本同意向盟國無條件投降。甚至美國戰爭販子陳納德都不得不承認:『蘇聯參加對日戰爭,是使戰爭加速結束的决定性的因素;即使原子彈沒有投擲,結果仍是一樣。』美國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不僅未起促使日本投降的作用,反而殺害了許多無辜的日本人民。
   蘇聯在出兵解放東北的過程中,全部殲滅了關東軍。蘇聯對關東軍的殲滅戰從八月九日一直繼續到九月九日。在這一個月的激烈戰鬥中,蘇軍擊斃日軍八萬多人,俘虜官兵五十九萬四千人和將級軍官一百四十八名。總計消滅日軍六十七萬四千人以上。
   這些事實說明,中蘇兩國人民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略的戰爭中並肩作戰,成爲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主力。
   現在,勝利了的中國人民又已與蘇聯人民結成了鞏固與强大的同盟。一九五〇年二月十四日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說:『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爲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這是中蘇兩國七萬萬人民的莊嚴的宣言。中蘇同盟是制止日本及和它相勾結的國家發動侵略的强大力量,是世界上不可戰勝的力量,誰要侵略中蘇兩國,誰就會碰得頭破血流。
   但是,美帝國主義自對日戰爭結束以來,即代替日本帝國主義在遠東肆行侵略,一年多以前更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並侵佔我國領土台灣;同時還加緊準備單獨對日講和,以便放手重新武裝日本,使日本成爲美國侵略的幫兇。美帝國主義不僅無視中蘇兩國人民對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貢獻,妄圖排斥中蘇兩國參加對日和約,而且與日本侵略勢力相勾結,進行侵略,威脅中蘇兩國人民以及東方各國人民。我們在今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週年,必須加强展開抗美援朝運動和反對美國武裝日本運動,並聯合蘇聯以及遠東各國人民,爲爭取迅速締結全面的公正的對日和約而奮鬥。(時事手册二十一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沈敏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