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優勢」與「防禦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5373
颗粒名称: 「海空優勢」與「防禦綫」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14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海空優勢」與「防禦綫」”一文,文章介绍了美帝國主義者必将嚐到自己製造的苦頭的内容。
关键词: 戰爭 美國 優勢 軍事

内容

東北日報特派記者張沛
   我們一次比一次熟悉美帝國主義者那付醜惡的——戰爭恫嚇的嘴臉。
   在開城,這個世界和平人民引頸矚目的地方,美帝國主義者用戰爭的手法來談判和平。
   自從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在撤兵與中立區問題上作了兩次重大讓步後,所謂「聯合國軍」的代表團(除了一個跟班的走狗李承晚匪幫的代表外,全部是美國將軍,在朝鮮戰爭中犧牲慘重的英國和土耳其軍也未能分享到一個代表,)在嚐到甜頭以後,好像發現了一個眞理,已經站起來的中國和朝鮮人民,還是可以嚇倒的。在亞洲大陸上碰得頭破血流的美國侵略者,這時又儼然以「勝利者」自居了。
   美帝國主義不僅僅在會議上、在華盛頓和東京的宣傳機器中,用狂妄得驚人的語調,來脅迫開城談判的進行,而且把殘暴當作「威力」,加緊了戰爭的步伐。除了敵方報道中自己承認把坦克、軍火等源源從漢城北運外,配合陸上進攻在揚口東北實行「空降」,企圖佔領「有利的作戰地帶」。從晝到夜,敵海軍在禮成江口以密集的砲火轟擊開城附近地區。從北京來的中外記者雖然住宿在開城近郊的深山中,但好些晚上,我們都不可能有安靜的睡眠。成百架的襲炸機,示威式的從來鳳莊(談判會場)上空列隊隆隆而過,七月三十日那天,一百三十餘架敵機,再一次屠殺了平壤人民。可恥的美國空中強盜,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去破壞什麽「軍事設施」,成爲焦墟的平壤城,也沒有什麽建築物可以「毁滅」了,於是他們投下了大批的玩具炸彈(外表和派克筆、打火機、手錶一樣),結果遭受傷亡的大都是天眞的兒童。殺戮幼年的一代,已成爲侵略者的嗜好。
   議程通過後的十天會議中,美方一再用同樣的字句重覆地叫囂着「海空優勢」和「軍事防禦綫」,而拒絕公平合理世界公認的三八綫爲軍事分界線。
   美國侵略者恬不知恥地自認為:「我們在陸上和中朝軍隊力量相等,在海上和空中我們控制了整個的北朝鮮,我們的海空戰綫是在鴨綠江!」因之,這裏「優勢」必須換取大片北部朝鮮土地才不算虧本。必須把分界綫劃在鴨綠江與現戰綫之間。金元帝國主義者在任何時候,都是講究超額利潤的,但他們是在打腫了充胖子,在過去九個月中,「海空優勢」並沒有給「聯合國軍」以什麽幇助,他們仍然損失了二十七萬人。而且敵人如果沒有海空的配合,則他的陸上戰綫不知道被推到那裏去了。因之所謂「獨立的海空優勢」只是一種笑話而已。
   從華盛頓到東京,東京到開城,敵方同時在叫囂着「軍事防禦綫」,並要把這條防禦綫劃在三八綫北目前戰線很北我方防地之內的地方。從和平的觀點去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美帝國主義從來是把侵略說成「防禦」的,二次大戰後美國爲了侵略,在全世界每個角落設置了幾十個戰爭基地,但他們說這是爲了「防禦」,這就很容易理解了。
   中朝人民是嚇不倒的,帝國主義的老路子已經走不通了。他們儘會嚐到自己製造的苦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