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快到了!温州已展開優撫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216
颗粒名称: 八一建軍節快到了!温州已展開優撫工作
其他题名: 學校教員把優撫工作訂入愛國公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7月八一建軍節快到了,溫州市各居民區已經展開了優撫烈軍屬工作。
关键词: 溫州市 優撫 烈軍屬

内容

(本報溫州訊)八一建軍節快到了,本市各居民區已經展開了優撫烈軍屬工作。
   百里坊居民梁阿奎、和雙南區居民馬德鴻都是做衣工人,他們自動規定:烈軍屬向他們做衣半價優待。百里坊打棉胎工人吳宗弟也規定:烈軍屬要他打棉胎,除了收回成本費,不多要一個錢。蓮池區居民趙建東,和鳳顯的老婆自動替軍屬陳張氏挑水。巽山區第四居民委員會組織了一個代寫書信組,準備專門代烈軍屬寫信。西城下居委會第十三組居民陳樓熙自動養了八隻鷄,準備養大了送四隻給烈軍屬。
   烈軍屬們受了優待和尊敬,都很偷快並且覺得做革命軍人的家屬眞正光榮。烈軍屬們都說:「人家優待我們,我們不能存在依賴觀點,自己還應該努力生產。」又說:「我們一定寫信鼓勵自己的子女或丈夫,要堅持革命到底,打敗美國強盜和解放台灣。」
   又本市敎育工會會員在簽訂愛國公約過程中,認識到優撫烈軍屬是支援前線的一件大事,淑羣小學敎師王兆基說:「我們敎育工作者,祇有這樣關心烈軍屬子女的求學問題,才能使前綫戰士專心打敗敵人,鞏固國防,才能使我們自己更安心敎學」。因此,敎育工會會員以各種各樣方式來表示對於烈軍屬的敬愛與關懷,並把優撫工作訂入愛國公約(或個人愛國計劃)中,成爲經常制度。他們的優撫工作有以下幾種方式:(一)保證貧困的烈軍屬子女免費入學。如三希小學、五小、市中等基層公約中都有了規定。(二)有八十三位敎師决定負担烈軍屬子女的書簿費。如一小黃素蘭在愛國計劃內訂定:「減少烈軍屬子女入學困難,每學期幫助繳納三個烈軍屬子女的書簿費」。(三)有部份敎師在公約中規定對烈軍屬子女的進步,特別關心。如一小金國算訂有這樣一條:「負責對一位烈軍屬子女每日抽出十分鐘,對其學業作個別指導,使其學業成績有很快的進步。」(四)有八十二位敎師自動决定定期訪問烈軍屬。如一小金天祿在愛國計劃中訂定:「經常慰問烈軍屬,每月至少一戶」。(五)有八十八位敎師决定定期寫慰問信,如一小汪庸鶴訂定:「每月向志願軍屬李涵的母親慰問一次,並爲她寫信一封寄給李涵」。建華中學决定設立「烈軍屬書信代書處」,送信紙、信封、和郵票。(六)有四位會員,如永淸小學敎師洪彼得等,每天是自己挑水,現在為了尊敬烈軍屬,决定每天也替鄰居烈軍屬挑水一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梁阿奎
相关人物
馬德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溫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