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蘇聯航空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191
颗粒名称: 記蘇聯航空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7月23日当代报登载蘇聯航空節盛况。
关键词: 蘇聯 航空節 盛况

内容

新華社駐莫斯科記者李何
   七月八日是星期天。上午,莫斯科最熱鬧的地區顯得比往常淸冷。人們和車輛都匯集到以著名飛行家契卡洛夫命名的蘇聯中央航空俱樂部的飛機場去了,參加一九三三年以來一年一度一度的航空節去了。
   飛機場在莫斯科西北郊的土希諾。電車、無軌電車、汽車、公共汽車,從四面八方滿載着人們到土希諾去。俱樂部前的旗桿上,蘇聯國旗、空軍軍旗,蘇聯航空促進協會會旗迎風飄揚着。十二點鐘前,俱樂部的看台上,俱樂部前面一片綠茵的飛機場旁邊,已經擠滿了成千累萬的觀衆。蘇聯人是一切新鮮的、進步的事物的愛好者,對於航空事業尤其是如此。去年夏天,莫斯科每逢星期天不是天陰就是下雨,他們因爲看不到航空表演而悵惘。現在,他們高興地等待保衛和平的一支强大力量——斯大林之鷹的檢閱。
   我們懷着同樣熱切的心情,在十一點鐘左右趕到飛機場。這時,一連串記憶冒上心來:抗戰初期蘇聯飛行員在武漢和蘭州上空阻擊日寇轟炸機;一九三八年夏天蘇聯空軍在哈桑湖消滅三千日軍;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蘇聯空軍在哈拉欣河擊落日機一百六十四架;一九四五年蘇聯空軍協助蘇軍衝破日木關東軍在東北建築的鋼骨水泥工事……。蘇聯空軍和我們中國人民之間也有一條結得緊緊的紅綫呵。
   表演開始前幾分鐘,我們看到斯大林大元帥下了小汽車,和黨政軍領袖們登上了檢閱台。鼓掌和「斯大林萬歲」的歡呼聲響遍了四方。
   十二點鐘。在飛機場左邊,一陣火光緊接着一陣巨響:一百門砲齊發二十響。禮砲和莊嚴的蘇聯國歌,宣佈了表演的開始。
   第一部分是蘇聯航空促進協會的飛行運動員的表演。
   二十五架「雅克——十二」在我們面前低飛過去了。領頭的一架載着斯大林畫像的旗幟。兩旁兩架載着蘇聯空軍軍旗。另外兩架載着「向共產主義前進」的紅旗。隨後四架一排地載着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國徽和航空促進協會會徽的旗幟。
   接着從遠方飛來了一片雁羣。這是九十六架「雅克——十八」。它們在天空組成了鮮明的字句:光榮歸於斯大林!
   字句整齊不變地掠過我們的頭頂。飛機在空中寫出了普天之下人們心坎的話,因而引起了地上人們不約而同的鼓掌和歡呼。活在斯大林時代的人們,所有的進步和繁榮,都是和斯大林的名字分不開的。俄羅斯是世界上首先奠定航空科學基礎的國家,是世界上首先產生天才的飛機設計家和勇敢的飛行員的國家。科學家摩查伊斯基在一八八二年,即在美國萊特兄弟前二十年,就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員納斯特羅夫在一九一三年就表演了世界上第一次的飛機翻跟斗的技術。但是,只有在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只有在斯大林的英明領導下,蘇聯航空事業才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强大。
   現在從右邊天空出現了三個紅點。這是三架漆着紅色的「雅克——十八」。由三個年靑的業餘飛行員駕駛着。它們肚子朝天地翻着跟斗,又橫着機身在空中打滾。但是三架飛機始終緊靠在一起,如同一架飛機一致地動作。
   三架走後,來了五架「雅克——十八」。這一次是由女靑年飛行員駕駛。這些飛機橫着機身打滾,把頭朝地直栽,到離地不遠時突然又翹起頭來向上飛,鷂子大翻身地翻着跟斗。
   我們被這些男女靑年飛行員的勇敢大胆和嫻熟的技術迷住了。然而更迷人的還在後面。
   二十五架「雅克——十八」分成三羣進入飛機場上空。飛得較高的一羣翻着跟斗,飛得較低的兩羣橫着機身打滾;後來,所有飛機都隨着第一架一致動作,從一千公尺高空螺旋式曲折下降,在天空畫出一道含蓄着無限威力的彈簧綫。據蘇聯報紙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作過這樣驚人的集體表演。
   飛行運動員的表演,以兩次各三架滑翔機的飛行而結束。當飛機把滑翔機拉進飛機場上空時,就放開它們走了。沒有馬達的滑翔機,用它們長長的翅膀,藉着氣流,安閑地在空中盤旋。
   這幾種表演表明了航空促進協會會員技術的高超。僅僅在最近兩年中,蘇聯飛行員就創造了五十種世界紀錄。這次指揮五架「雅克——十八」表演的蘇聯英雄契齊湼娃,就曾駕駛「雅克——十八」創造了飛行速度的全蘇紀錄。
   第二部份是蘇聯空軍飛行員的表演。這是由斯大林的兒子華西里·斯大林空軍中將指揮的。
   首先是兩架米高揚噴射飛機的遭遇飛行。噴射飛機是俄羅斯著名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一八五七——一九三五)的思想產物。齊奧爾科夫斯基是世界上首先奠定噴射發動機的理論基礎的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思想受到蘇聯科學家的重視。遠在一九三〇年參德爾就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噴射發動機。一九三七年劉爾卡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透平壓縮航空噴射發動機。現在表演的噴射飛機,就是蘇聯飛機設計家米高揚設計的。、兩架噴射飛機一起飛到飛機場上空後,分開來,翻一個跟斗就鑽進淡墨色的雲屛風裏,然後像殞石一樣落下來,離地不遠的時候,像火箭一般相向衝去,在交叉地遭遇之後,又分開來鑽入雲端。這樣,它們在我們面前畫着一弧相交的兩個大圓形,這兩個圓形上頂天,下近地,你聽到它們的聲音時已經看不見它們的蹤跡,一剎那間運行於天地之間。
   接着是五架米高揚噴射飛機的羣飛,再後是十架米高揚噴射飛機的羣飛,噴射飛機飛得快,給人以難以操縱的感覺。但是現在蘇聯飛行員不但駕駛着它們結隊飛行,而且駕駛着它們成羣地表演種種一致動作。
   然後風馳電閃地在我們面前飛過了一架又一架驅逐機,這是米高揚、拉沃茨金、雅科夫列夫這些蘇聯著名飛機設計家設計的。
   接着天空出現了五六十架杜波列夫四引擎轟炸機。領隊的風機有四架驅逐機護送。隨後來了三隊伊爾友新噴射轟炸機,一共九十架。然後又是三隊米高揚噴射驅逐機,一共一百零五架。這些飛機,在天空構成一條川流不息的寬闊長練,它們發出了山崩地裂似的巨響。
   表演繼續着。原來停在土希諾飛機場上的幾架雙翼飛機,忽然點點頭,搶前幾公尺,就飛起來了,在天空徐徐一轉,又直落原位。這也是雅科夫列夫設計的。這種飛機不用跑道,可以在比航空母艦甲板更小的地方升落。
   更有趣的是幾架米爾設計的直升飛機的表演。這些原來停在土布諾飛機場上的特種飛機,沒有翅膀,機身像河豚一樣,背上裝着瘦長的螺旋槳。螺旋槳轉動起來,飛機就直升天空,在空中停留不動,片刻又直降下來。這種飛機也能向前移動。
   軍用飛機的表演,以兩架海上飛機的飛行結束。這是別里耶夫設計的。頭一架像一艘船,據說是水陸兩棲的。
   第三部份是降落傘隊表演。
   來了一架伊爾友新運輸機。當它飛到飛機場上空時,丢下了幾個芝蔴大的黑點。馬上這些黑點變成五顏六色的降落傘。這是六個降落傘員,預先來考察風向的。
   接着來了五架「雅克——十八」,飛在一千公尺天空,丢下了幾個黑芝麻。過了十秒鐘,五個降落傘員才張開傘來,同時從天上徐徐降落。
   最後陸續來了大隊運輸機,先後在飛機場上空撒下了一陣陣雨點。這些雨點迎風張開。從空中到地上好像掛下了一面大彩幕,由紅藍綠紫彩色蘑菇似的降落傘織成的大彩幕。
   這樣,結束了一九五一年蘇聯空軍節的表演。
   一點多鐘不斷的精彩節目留給我們深刻不滅的印象。蘇聯空軍的强大,蘇聯飛機的構造和飛行員技術的高超,果然名不虛傳。蘇聯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科學家和設計家。蘇聯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航空工業。蘇聯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這些因素保證着蘇聯航空事業能够完成斯大林所給的任務——要飛得最遠、最快、最高。
   蘇聯現在有許多傑出的飛機設計家,如像杜波列夫、伊爾友新、雅科夫列夫、米高揚、拉沃茨金,他們製造了世界上最精良的軍用機和民用機,朱可夫斯基和齊姆爾科夫斯基的航空科學傳統被他們發揚光大了。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有二十多萬位航空員得獎,二千一百十九位得到蘇聯英雄稱號,六十三位得到兩次蘇聯英雄稱號,出過像馬列西也夫這樣斷了腿後還學會飛行的意志堅强的人物。契卡洛夫的勇敢和智慧被他們承繼和普及起來了。十月革命後,蘇軍從沙皇軍隊那裏只接收了三百架十九種類型的破爛飛機和五個裝配飛機的小工廠;而在戰後五年計劃年份中,蘇聯建立起了强大的航空工業,在衛國戰爭的最後三年蘇聯已經能够在每年平均出產四萬架飛機。戰後蘇聯在設計新式飛機上,在飛機速度的改進,噴射發動機的裝配等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戰後蘇聯民用航空有更大的發展。從一九四八年起,蘇聯航空綫的長度已經超過了美國。一九四九年底蘇聯民用航空規模比戰前增加了七倍。
   什麽力量使蘇聯人建立起世界上最出色的航空事業呢?一方面是由於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特別是斯大林,對於培養和發展航空人材和航空工業的重視。據蘇聯報刋說,從航空幹部的培養到新式飛機的設計,斯大林都親自加以指導。另一方面也由於人民對於航空的重視。在蘇聯任何兒童俱樂部或兒童宮裏,最擁擠的是飛機模型室。在那裏你可以看到少年設計家在聚精會神地製造各種飛機模型。在衛國戰爭的困難日子裏,由坦波夫省集體農民發起,蘇聯人民爲加强空軍自願捐獻了九百四十五億盧布,薩拉托夫省有一個集體農民波拉沃提,把自己的積蓄買了兩架戰鬥機,獻給前綫。在宣傳和促進蘇聯航空事業的發展上,蘇聯航空促進協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會員遍及各個企業和機關。參加這個會的男女靑年們不脫離生產地從航空俱樂部學到各種航空技能。他們學會駕駛飛機和滑翔機,跳降落傘,造飛機模型。他們向居民宣傳着航空知識,………就這樣,蘇聯人民在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下,用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祖國造成爲航空强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齊奧爾科夫斯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