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赴朝慰問團的報吿以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2321
颗粒名称: 聽了赴朝慰問團的報吿以後
分类号: F427
摘要: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蕪湖明遠電廠的工人聽了赴朝慰問團的報吿以後中訂出了長期增產捐默的計劃。
关键词: 蕪湖明遠電廠工人 聽報吿後 訂捐默計劃

内容

新華社記者楊璋
   六月二十九日,蕪湖明遠電廠的工人聽到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代表的傳達報告。慰問團代表的許多動人的話句,在他們的耳中縈然迥響:
   「就在美國侵略軍快打到鴨綠江邊,我們在江北岸已經看得見南岸漫天烟火的時候,志願軍同志英勇地打過去了!」
   「志願軍同志說:我們喝雪水、吃炒麵、住防空洞,就是爲了祖國人民能在和平環境裏工作,能吃好飯,能安穩地住在房子裏!」
   慰問團代表還激憤地指控了美侵略軍在朝鮮濫炸城鎭、殘害婦女兒童的滔天暴行。想到這些,工人們不由自主地紛紛議論說:美國鬼子這樣慘無人道,要不是志願軍同志打過鴨綠江,我們怎麽也不能過太平日子了!有的說:志願軍同志多關心我們,見了慰問團代表就問:祖國物價怎樣?人民生活可好?還問某條鐵路修通了沒有?去年的收成怎樣?大家愈談愈興奮,恨不得親自到朝鮮和志願軍同志談談天才好。
   剛巧,這一時期,廠裏正在醞釀怎樣修訂愛國公約。所以工會和共產黨支部馬上便號召大家把討論慰問團代表報吿和修訂愛國公約的工作結合起來。
   機器間工人在聽了報告的第二天便召開了小組會。大家首先檢查了過去執行愛國公約的情况,發現公約中「交流技術」一條就訂得不具體,大家也不認眞執行。會上,許多工人都說:「機器間就是我們的戰場,生產就是打仗,如果不搞好生產,怎對得起在朝鮮爬山過水艱苦作戰的志願軍同志?」他們在愛國公約中重新規定:每星期開一次技術研究會,首先由老技工把各車間每部機器的內部構造、性能和操作時避免事故的關鍵,傳授靑年工人和藝徒。各車間注意交流業務知識,使每個人都能很快熟悉業務和整個機器間的生產過程。修理間老技工莊祖光在修訂愛國公約的小組會上說:「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一起打仗,和自家兄弟一樣親,所以不斷打了勝仗。我們也只有加緊團結,才能搞好生產。我以後一定要幫助靑年同志們學會開梢子糟。」靑年工人也說:「志願軍同志研究敵人作戰的門竅和弱點,打垮了敵人的優勢裝備。我們也要學習志願軍同志的鑽硏精神,好好向老師傅們學習技術,搞好生產。」大家把這些都具體地訂進了愛國公約。同時,在「志願軍在前綫消滅敵人,我們在後方消滅事故」的口號下,各車間、小組還在愛國公約中,提出了安全保證。
   各單位工人並根據具體情况,在愛國公約中訂出了長期增產捐默的計劃。例如修理間和機器間工人决定:每月利用星期日加班一天,修理庫房中的舊馬達等,加班的工資全部捐獻出來。鍋爐間工人們决定利用生產空隙時間,每月抬一百噸煤上堆,捐出所得工資。工人張錫成激動地說:「志願軍同志向我們保證:要守住祖國大門,使我們能安心生產;我們也向志願軍同志保證:朝鮮前綫要啥後方就有啥!只要我們前綫後方扭成一股勁兒,就能取得最後勝利!」(新華社蕪湖十三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楊璋
责任者

相关机构

蕪湖明遠電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鴨綠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