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改閒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1777
颗粒名称: 戲改閒話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一九五一年七月八日,当代报刊登筆者對戲改的閒話談論。
关键词: 筆者 戲改 閒話

内容

一、「探親家」裏的形象
   日前在大世界看了「探親家」,覺得這個戲壞極了;加以演員不經意地使用了傳統的表現方法,給觀眾的印象更是惡俗不堪。
   這個戲是屬於京劇中彩且和丑應工的「玩笑戲」,就是喜劇。如「打花鼓」、「文章會」等,都是京劇中不壞的喜劇。如果內容上加以必要和適當的修正,然後以嚴肅的態度演出,即使不能讓觀衆受到什麽敎育,至少在舞台上,那種富於光彩樸實的情趣,是可以被保存下來的。觀眾所以這樣熱愛京劇,熱愛玩笑的喜劇,我想這也是一個原因。藝術的註脚,是可以在這裏找到的。
   但是「探親家」却是京劇玩笑戲中惡劣的一個。
   喜劇的特色,不光是給觀衆以輕鬆,而是從台上到台下都貫穿着一個會心的健康的笑。
   然而,「探親家」帶給觀眾的是什麽呢?是從頭到尾對勞動人民的調侃和侮辱。因此,出現在舞台上的勞動人民的形象,是搔首弄姿的「老來俏」,是連褲子也不會穿的「儍瓜」,是瘟頭瘟腦的「醜媳婦」。總之,這個戲把勞動人民完全醜化,讓他們在舞台大出洋相,要觀衆當他們爲笑料。這種惡毒的侮辱,編劇者已經發揮到使人不能忍受的程度。
   喜劇的表現方法,絕對不是低級趣味的搬弄,而是如何把生活通過一個小節,使之更形象而清新可喜。毫無疑問,京劇中有許多傳統的表現方法(指台詞和演技)是低級趣味的,庸俗的。如「討漁稅」中的丁郞,說李俊、倪榮爲「混堂裏屁精」,「卵毛裏臭虫」就是一例。而「探親家」裏的城外親家,當她騎驢探親的時候,灣了身子,把屁股翹向觀眾,跨下夾了一條鞭子,當作驢尾巴亂甩也是此中一例。
   低級趣味是舊社會的產物,是落後觀衆心理的迎合。作爲醜惡形象的某些不健康的傳統表現方法,實在應該從速自舞台上清除出去。也許,演員習慣於傳統,演來是不經意的,但這不能說演員全無責任。比如說:城外親家和城裏親家相駡時,不住地用手帕向對方的腹下亂揮,這算是什麽呢?觀眾會笑嗎?即使笑了又算得什麽呢?
   决定某個戲的可演與否,主要應依靠戲曲工作者對戲改政策的實踐。但某些戲曲工作者却實踐得不够。
   二、「蹻工」和「巴
   蕾舞」和「歷史」
   看到幾次女演員的蹻工,只是覺得這是一種「苦刑」。看戲而使人聯想到演員受苦,這無論如何是不痛快的事。
   尤其是舞劍的場面,我只感到舊社會的統治者,是如何地把對婦女的酷刑後果,當作自己酒醉飯飽之餘的「寄情」所在。而被統治者目爲「伶人」的演員們,積多年眼淚而苦練成功的蹻工,其代價不過換得當時的統治者們幾聲無聊的怪聲喝采。
   喜歡看「蹻」的先生們應該謝謝南唐李後主,這位金粉帝王,給已經失去人格地位的中國婦女再加上一種肉體的摧殘——纏足,於是對婦女虐待狂的欣賞觀念流傳了九百多年。於是侮辱女性的舞台形象「踩蹻」,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認爲踩蹻是一種「美的姿態」,這種見解和李煜欣賞女性的小足有什麽基本上的區別呢?
   可是當一位能踩蹻的且角登台之時,居然有人在戲刋上主張不必廢蹻,並且以『巴蕾舞』和『京劇取材於歷史,歷史上有個相當長的時期,女性是纏足的。』為例,作為不必廢蹻的理由;這種理由,確是使人驚奇。
   發揮愛國主義精神,澄清舞台形象是今天戲改首要的條件,踩蹻在今日舞台上,已無保留的必要是一致公認的。而居然仍然有人硬要保留。
   誠然,『巴蕾舞是用足趾支持全身,瘋狂地旋轉的』。可是,我們能找出巴蕾舞和踩蹻之間相同的社會意義嗎?今天大家主張廢蹻,其主因就在因爲踩蹻表現中國歷史汚點的這個社會意義上。
   不錯,『京劇取材於歷史,歷史上有相當長的時期,女性是纏足的』,何况今天正在提倡歷史主義。可是歷史主義是這樣庸俗的嗎?如果眞的這樣,保留在舞台上的形象是什麽呢?這簡直不堪想像了。
   三、從淨化舞台說
   起
   為了使舞台淨化,京劇中的檢場問題已經有人提出廢除了。而且梅蘭芳先生早就做到了「戲外無閑人」。
   一個戲,本來是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這個藝術結構是通過演員的台詞(或唱詞)和演技來完成的。這樣,給觀衆的感覺才是眞實。但京劇中的檢場却割裂了整個戲的完整,冲淡和破壞了戲劇進行中的氣氛,於是給觀眾的眞實感打了折扣。
   不過,有時割裂了戲的完整,冲淡和破壞了戲劇進行中的氣氛的却不一定是檢場的人,而是演員自己。
   比如,演員和戲外的人談話就是易見的事。這習慣在今天講來,是很值得考慮的。
   退一步就演戲的基本常識來講吧,一個演員出現在舞台上,即使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都是生活在戲裏邊的人。他應該暫時忘記舞台下的自己。
   然而,有的演員是會忘記自己在舞台上的,是生活在戲裏的。
   京劇演員犯這毛病的有二個原因:一、由於檢場制度的存在而引起。二、演劇態度不嚴肅。
   舉個例子來說吧:
   前幾天看「鴻鸞禧」,演至中途,一位舞台工作者跑到舞台中央,和戲裏的莫稽談起戲外的事,也許這事是需要馬上解决的吧,戲裏的莫稽竟和戲外的閑人指手接洽起來。姑無論這件事何等急要,但觀衆是不肯原諒的。
   恕我說得嚴重些,這是一種對藝術的破壞,是一種對藝術不忠實的表現。同樣地,也是一種對觀眾不負責,不尊重的表現。
   戲改的具體內容是改戲,改制,改人。即使以淨化舞台這一點來說吧,演員和舞台工作者們是應該有所努力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河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