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領導下杭絲織工業欣欣向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1218
颗粒名称: 在黨的領導下杭絲織工業欣欣向榮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7月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杭州丝织业的文章。
关键词: 丝织业 共产党 党的领导

内容

共產黨是人民的救星,也是我們絲織工業的救星。我們回想一下吧:在杭州未解放前,絲織業是怎樣一個悽慘的狀况?當時帝國主義、官僚資本、反動派的操縱壟斷與原料的傾銷使他們都奄奄一息,記得杭州淪陷期間,日綢藉暴力運銷中國,我絲綢銷路大減,大部份織綢機台因此被迫停工,日寇爲了永久霸佔綢銷市場,又用武力摧毁桑苗,强行收買綢機,管制用電,限購原料。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帶給絲織業的是更大的災難,更深的壓迫,更重的剝削;通貨膨脹、造成了全國性的經濟恐慌,無恥的賣國賊蔣介石又勾結了美帝。操縱黑市外匯,使官價外匯匯率與黑市發生絕大的差額,因此絲織成品無法出口。
   苦難的日子終於渡過了,一九四九年五月三日,勝利的紅旗飄揚在杭市的上空,溫暖的太陽由東方昇起來了,我們絲織業才看到了美麗的遠景;但是,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惡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經濟恐慌的惡果,使解放初期的絲織工業仍有很大困難:資金缺乏、原料沒有、同業認識不清,於是大部份廠坊無法繼續開工,這時候,人民自己的政府雖然在百廢待興的繁忙之中,爲了照顧和安定我們工商業者的生產情緒,對絲織業進行了重點的扶助,由國營中□公司有計劃有步驟地分別給予加工代織任務,堅持了生產,並爲了解决流動資金的困難,政府又指定國營貿易公司收購滯銷貨品,因此大大的鼓舞了絲織業的生產情緒和經營信心。
   最近政府爲了發展絲織業和打開絲綢銷路,通過了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將絲綢的銷路大大打開,全國各地工商業者及國營公司向本華厰坊簽了訂貨合同,同時中蠶公司又進一步施行加工代織,使本業產銷情况更加趨於活躍;除此之外,政府又幫助本業改造生產,提高品質,克服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的弊病,訂立了規格和義價制度。一方面由於工人階級在生產中發揮了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節約原料、提高品質、增加產量、降低成本上有了一定成就,更鞏固了我們搞好今後事業的信心。尤其在通過鎮壓反革命運動後,社會正氣伸張,使我們可以更安心地來搞好生産;因此,絲織業中自動籌組聯營,六月份內就有十七個廠聯營,兩個廠合營,逐步由分散落後走上了集中,爲計劃生產提供了條件。衰亡的絲織工業就在這種情况下得到了新生和繁榮,這些繁榮要是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不會有的,他們深深覺得共產黨的恩情是說不完數不盡的。
   絲織業爲了用實際行動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十週年,全體會員一致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三項號召,訂出了具體計劃,爭取超額完成十億元的捐獻數額,作爲該業對黨生日的獻禮!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廷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