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滯銷土產全部銷出農村經濟情况好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1171
颗粒名称: 新昌滯銷土產全部銷出農村經濟情况好轉
并列题名: 産農正積極進行增加生產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6月,在紹興專區土產會議中,新昌代表也成交了山粉十担,土絲一担。白朮三十担。通過這幾次會議,使新昌滯銷的土產已完全打開了銷路,經濟日趨好轉。
关键词: 滞销土产 农村经济 土产会议

内容

(本報新昌訊)土紙是新昌東區農村中的重要副業產品,產品有火紙、中靑紙等數種。但是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產區農民飽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生產資金因而日益短少。且生產技術落後,生產工具不好,成品質地不高,以致形成滯銷,影響農民生活。在這次本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上,經新昌的代表團和本省手工業改進所交換意見後,由該所委託奉化手工業改進所到產地詳細調查研究結果,决定先以八千六百萬人民幣發放石灰給產地農民,作醃毛竹之用。並將土紙改製實用紙,提高產品質量,以供市場需要。價値二千萬元的石灰現已到達新昌。產區農民莫不興高彩烈,積極進行醃製竹料。
   此外白朮也是新昌土產中的滯銷品,經過在土特產展覽會上交流情况後,天津、漢口、廣州等地客商已紛紛來新昌,在儒岙、鏡嶺脚等處設站開始收購,未獲銷售的二千餘担白朮,現已全部銷出。
   在紹興專區土產會議中,新昌代表也成交了山粉十担,土絲一担。白朮三十担。通過這幾次會議,使新昌滯銷的土產已完全打開了銷路,經濟日趨好轉,替新昌人民帶來了莫大的幸福。產農們一方面感謝人民政府,一方面保證將貸款投入再生產,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來報答政府的恩惠。(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绍兴专区
相关地名
新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