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的藝術結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0182
颗粒名称: 精密的藝術結構
并列题名: 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的佈置工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6月,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的佈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关键词: 土特产 交流大会 布置工作

内容

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的佈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十六個館的分佈,從展覽品的性質、各舘地位的排列看,大約可分為四組:第一組是城鄉交流舘、手工藝舘、手工業舘、食品舘、食料舘,第二組是菸茶、林產、藥物、水菓蔬菜等四個舘,第三組是水產、肉乳蛋品、畜產等三個舘,第四組是生產賢料、工礦原料、棉毛絲蔴、日用品等四個舘,尤其是第二、第三兩組,性質劃分得很清楚,第二組完全是植物,第三組完全是動物。飲水亭設在各舘附近,商場從東到西列成一個半圓徑,圍繞着半個會場,廁所都設在商場後面。這是會場佈置的槪况。
   各舘的佈置,似乎有一個規律:第二組各舘,一進門就有一張顯明的大圖表,像林產舘進門處是世界第一的五大林產大地圖,講解員說明杉樹爲我國特有,香樟樹產量佔世界産量的百分之七十,漆樹佔世界產量百分之八十,竹子產量佔世界産量百分之八十,桐樹產量佔世界百分之七十。菸茶舘進門處也有圖表說明,藥物舘進門處是全國藥材產量及藥農佔全國人口的比例表,標明全國藥材年產量爲五、〇七三、三九八斤,折合大米一三、四二一、九九〇担,藥農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十三·五。又如第三組的畜產館,進門處也佈置了我國出產豬鬃佔世界第一。可能有人說:水菓、蔬菜是太平常的東西,但是請看水菓蔬菜舘內的「世界第一」吧:兩張簡單的圖,說明我國的水菓中的龍眼、荔枝、柑橘、水蜜桃、楊梅、柿子、枇杷產量都佔世界第一,蔬菜中的胡葱、大葱、薑、毛荳、榨菜、竹筍產量,都佔世界第一。
   這樣的佈置,很突出的給觀衆一個深刻的印象,我們的祖國多麽偉大可愛,眞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這是沽的愛國主義的敎育;所以每一個舘,都有許多人,尤其是青年學生,拿着筆和簿子,在用心抄錄圖表上的許多數目字。
   各舘除利用原有房屋外,新建的舘屋和週圍環境,設計佈置與舘的内容都突出地聯繫起來,如水產舘與畜產舘的外形像漁輪和蒙古包,其他如林產舘進門處的幾根大柱子,就是未刨去樹皮的杉木,林產舘的三個字也是用小的杉木原木構成的,出口處的一座休息亭子全部用竹子造成,連地板都是竹片舖成,空地上有移種的竹林,但因氣候關係都枯萎了。水菓蔬菜舘進口處圍着竹籬,走道兩旁是新植的菓園,各種菓樹上掛着樹名的標籤,在左邊籬角,還有一個小小的荷池,水面浮着小小的荷葉,這顯然是大會籌備期內新種的;該舘出口處走道兩邊,也是新植的菓園,時常有人在樹根澆水,幾株石榴花紅豓豓地正在盛開,產於南方的香蕉這裏也有樣種。出口的門是一個原木製的框架,葡萄籐盤繞門上。菸葉舘進門就有移植的茶樹和煙樹。這樣的佈置,主要的是用環境佈置襯托出舘的內容,給觀眾一種鮮明的印象。
   各舘內的佈置,從我參觀所得的粗淺印象綜合起來,覺得佈置設計時有這幾個特點:㈠比較式的陳列,如手工業舘的蓆子,草帽的陳列,各地的產品都放在一起,說明產品的產地,可使觀衆明瞭那些產品是產於何地,並易於分別同類的產品的優劣,同時,可使生產者能够改進規格,提高品質;經營者可以知道本地需要那種產品。菸茶舘把各地所產菸茶陳列在一起,品質優劣易見。這樣的陳列方式,對改造生產、提高品質,是能起重大的推動作用的。㈡把滯銷的土產凸出起來,像藥物舘的幾種滯銷藥材,都以大字標出。林產舘也說明了產量豐富的竹子尚待打開銷路。這樣明顯地把滯銷的土產凸出地加以說明,可使各地的參觀團體視各地的實際需要,以試銷、合同等方式來進行交流,有熟悉土產產銷情况的觀眾,也可以提出意見。這樣集合羣衆的智慧、力量來為滯銷土產開闢市場,問題是較易解决的。㈢展覽品的陳列,層次分明,淸楚明確,像菸業部份,把菸種、葉子、烤煙,各地煙葉,舊式煙具等幾個項目淸淸楚楚地陳列着,觀衆可一目了然。茶葉部份把磚茶銷路形象化地標明,陳列磚茶的這一段地區,築有二堵矮矮的城牆,有拱門式的進出口,出口處的城牆,就用磚茶砌成,中間壁上掛着一幅彩色巨畫,畫着沙漠和駱駝隊,表示磚茶是銷到內蒙古和新疆等地去的。藥材舘的藥材,在壁上標出那種藥材用於那種疾病,分類淸楚。這樣層次分明的佈置,可使觀眾易於抓住重心,能起較大的宣傳敎育作用。(四)各舘的進出口是佈置的重點部份,像藥物舘進口處的圖表說明藥材產量的豐富,出口處就以一座活動的塔來說明藥材的配製,機器檢藥,指出藥材發展的方向;菸茶舘的出口處以一座燈塔標明改製紅茶,改變外銷方向——從銷歐美轉向我們的友邦蘇聯和東歐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指出茶業今後的前途是廣大的;又像林產舘就以滯銷的竹子作爲重點陳列在出口處。
   上海市土產展覽交流大會的佈置設計,是一種精密的藝術結構,充份表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它所動員的工作人員將近萬人(內藝術工作者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說明這是一種集體創作,至於物質條件的有利配合,則可說是上海市得天獨厚的地方。在我走馬看花似地參觀了大部份展覽舘後)覺得還有些小小的不够的地方,就是在每個大門進口處,缺少一幅大會平面圖,各休息亭缺少有關抗美援朝宣傳敎育的佈置,以及每條路上缺少指路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