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方工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0025
颗粒名称: 發展地方工業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6月2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發展地方工業的社论文章。
关键词: 政务院 国营工业 地方工业

内容

政務院確定國營地方工業在發展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須採取積極發展的方針,鼓勵各級地方政府經營工業的積極性。
   我國的工業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和少數地區,與原料供給地的農村距離過遠,因交通不便,農村的,原料不能迅速輸送到工業城市,而工業產品也不能迅速運銷到農村,形成供銷上的困難,同時也加重了原料與產品的價格。爲了逐漸改變工業偏在的現象,以利工農業的發展,從此加强地方工業的建設,實有重大的作用。
   發展地方工業,與四月五日政務院公佈的「關於一九五一年度財政收支系統劃分的决定」,是分不開的。中央在財政上賦予地方以一定的財政力量,同時在工業建設上又賦予一定的職責,就能鼓勵地方政府經營工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地方政府各按其需要與可能,因地制宜的放手發展工業,使工業與農業密切結合,互助發展。
   政務院明確的規定了國營地方工業的經營方向是:㈠面向農村,解决廣大農民缺乏的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㈡爲國家企業加工,成爲國家企業得力的助手;㈢主要的利用當地的原料;㈣地方資力與人力能辦到的中小型工業,特別是生產民用品的輕工業。
   地方工業經營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首先就是解决農民缺乏的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土改以後的農民,生產力發展了,購買力提高,對於布疋及其他輕工業品需要殷切,而這些物品又往往爲城市的少數工業生產不够供給。同時由於農民翻身後獲得了土地,又感到農具、肥料等等生產資料的缺乏,所以解决農民這兩方面的困難而滿足其需要是發展地方工業的首要任務,也就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地方工業所用的原料,主要的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這就爲農業生產品開闢了廣闊的銷路,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當地的工業產品能爲農民所需要,這就把原料與產品、生產與銷售的重大問題,得到合理的解决。
   地方工業除了就近爲人民服務而外,還要成爲國家企業的助手,對於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以便國家企業精製,成爲大工業的輔助工業,這不僅使產品質量提高,而且由於加工了的原料或半製品的運費大大的低於原料的運費,可以降低成品的成本,爲消費者减輕負担,也擴大了銷售市場。同時也加速了原料的供應過程與產品的生產過程,促進工業的發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