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初步總結(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9273
颗粒名称: 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初步總結(摘要)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三日,当代报刊登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初步總結摘要。
关键词: 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 總結 摘要

内容

甲、組織概况:
   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從二月廿四日開始籌備,設祕書、展覽、業務等處,展覽處下設工業、絲綢、油脂、茶葉、水產、手工業、水利農具、國藥、食品、一般土產、鐵道、省際十二個舘,業務處之下設商場、交易所,分別辦理商場零售與批發交流業務。經過四十五天的積極工作,於四月十日在西湖孤山區勝利的開幕。
   關於展覽品的徵集,總計網羅了九千餘種,將近三萬件。各省市參加省際舘展出的有九十五個單位,以北京、江西、上海、福建等處較為完備,對於滯銷土特產的佈置更求其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採取新舊對比當場表演的方法,以引起觀眾的注意;並普遍地選派講解員,及利用說明卡、播音器來介紹,解答有關問題,同時設置意見箱、意見簿,廣泛的吸收觀眾反映,以資綜合研究改進,作爲指導生產的主要參考。
   在交流業務方面:業務處首先集結了包含着各種經濟成份的中國土產公司浙江省公司、浙江省供銷合作總社、公私合營的浙江省土產聯運公司、浙江企業公司、元豐公司等單位,組織中心小組,統一領導總的交流業務;幷動員杭市有關土特產的三十個行業分別組織業務專業小組、臨時交易所,內設有固定檯面,代表各該業與省內外各地區參加業務交流者接談各個不同品種的土特產的產、購、銷情况與交流業務。具體的步驟是:首先接受購銷委託,進行登記後,即以五種方法爭取購銷對象、幫同協議證明以通過合同成交,或簽訂業務約定書,現貨,期貨,易貨交易,均由雙方自行决定。關於担負零售的商場,共有各地公私廠商代表五十二個不同的行業一千八百家。商品價格採薄利多銷方針,其中最便宜的比一般市價低廉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時有關運輸、金融、郵電、稅務等機構均派有服務組環繞着交易所與商場,代辦全國聯運,押匯資信,倉儲、保險、儲蓄,電報及稅務工作,緊密地配合着交流業務的進行。
   乙、主要的收穫與作用
   通過大會五十一天的展覽,主要的收穫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一)參觀羣衆擴及國內外,進入各舘觀眾的總數,統計已達四十餘萬人。全國範圍內除西藏、內蒙古、雲南等地外,其餘各省及主要市縣均已組織參觀團、代表團來杭參觀。截至五月廿三日爲止,向招待處聯絡登記的有組織團體有三百九十二個單位,國際友人到有蘇聯、捷克、朝鮮等十三國。
   (二)加强了愛國主義敎育。工人、農民、戰士、學生、居民以及其他各階層人民,通過各舘的展出,進一步的瞭解到浙江省及各省物產的富饒和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增加了熱愛祖國的信心,紛紛在意見簿上表示:决以實際行動來保衛祖國。如製茶工人錢有桐說:「我眞是越想越恨,要不是過去美帝國主義和蔣匪幫的壓迫統治,我國今天眞不知好到如何程度了。」蕭山縣由夏鄕農民七百三十三人參觀各舘後,一致認為:「我們祖國眞偉大」人民解放軍戰士龍偉漢、唐誠說:「看了土特產展覽大會後,大大提高建設祖國的信心,日寇摧殘浙江蠶絲事業的慘痛數字,更加深了對日寇的仇恨。我們要堅决反對美國重新武裝日本!」浙大附中與工業幹校同學說:「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地大物博,好像是上了一堂大課。」
   (三)交流業務廣泛開展。由於省內外各兄弟地區對土特產交流工作的重視,踴躍的組織代表團來杭,因此實際交流業務廣泛的開展。在批發交流方面:以試銷性質正式簽訂成交合同的計有二百十一筆,金額五十多億元,省內交易總額(連同國營專業公司、合作社及私商等單位未通過大會直接訂約成交部份計算在內),共達一千六百億元。參加實際交流的購買方面有靑海、歸綏、包頭、瀋陽、旅大、哈爾濱、吉林、張家口、保定、石家莊、大連、北京、天津、濟南、臨沂、山東、西安、蘇北、榆次、常熟、無錫、崑山、嘉定、南通、東坎、上海、桂林、貴陽、常德、柳州、南昌、橫峯、嘉善、烏鎭、硤石、天台、溫州、紹興、崇德、杭州等四十個地區的公私廠商及合作社;參加銷售的有包頭、瀋陽、廣西、南昌、景德鎭、上饒、常德、福州、上海、常州、崑山、平湖、桐廬、常山、仙居、紹興、富陽、新昌、嵊縣、義烏、溫州、諸曁、杭州等二十三個地區的公私工商業者及合作社(私商中包括住商與行商)。因為購銷雙方都採取聯營方式經營,因此實際參加交流業務者有數千個單位。成交的產品計明礬、綢緞、茶葉、油類、剪刀、竹筷、國藥等一百種。其中土特產品與手工業品佔到百分之九十,工業品佔百分之十左右。商場的零售業務至為活躍,每日營業額從最初的四千一百餘萬元增至一億六千萬元,至五月廿五日止總額已達三十七億元。供應的產品由於貨眞價實,頗受各地各界人民所歡迎。蘇聯友人、國際學聯訪問團,及英國人民訪問團參觀了各舘以後,到商場中買去了不少的絲織偉人像、風景、綢織、綢傘、杭扇、花邊、瓷器、茶葉、腰鼓等產品回去。誠如北京廠商所說:「銷路之好出於意料之外。」根據以上具體的交流業務,在了解情况、組織交流、指導生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第一、恢復與建立了多頭多路的商業網。這次參加實際交流業務地區之廣,品類之多可說是空前的。過去由於日寇、國民黨反動派,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摧殘和掠奪,割斷了的商業聯系,如與東北瀋陽、靑海、歸綏、西安、桂林等地,通過了這次交流而恢復了舊有關係,並與包頭、旅大、貴州、哈爾濱等處建立起新的貿易網,擴大了浙省土特產的銷售面。
   第二、打開滯銷土特產長距離的銷路。由於廣泛的展開埠際交流,使浙省目前較為滯銷的土特產如綢緞、剪刀、竹筷、毛竹、紙扇、雨傘及各種藥材,都直接的遠銷到東北、西北、華北、中南各兄弟地區去。同時過去以外銷爲主的絲綢、茶葉,現在擴大與深入到國內市場。
   第三、溝通省與省之間的土特產交流。如蘇北向常德購買秀油,吉林向常州購進梳篦,北京向福州買去雨傘,瀋陽及大連向江西成交瓷器,南昌向上海批購墨水,北京向江西約定購買南豐桔子,夏布及十三種藥材等,多經過大會介紹成交,這證明了此次大會是起了全國土產交流的推動作用。
   第四、交流產銷情况增强經營土產信心。通過大會業務處有計劃的組織省內外公私企業及各地代表團九十九個單位,代表五九七人,先後舉行地區性與專業性的十八次座談和個別訪問,使能互相幫助,瞭解各地土特產的產、運、銷情况以及流轉規律,交流土特產的技術與經驗,提供改進生產的意見,爲展開大交流創造有利條件。
   第五、創造經驗為長期聯營打下良好基礎。這次省內外各地參加業務交流,大部是採取進步的聯營方式,在商場中聯營單位即佔到百分之三十七的比重,從實踐中培養了典型,獲得了經驗。如杭市剪刀、雨傘、南北貨、茶葉、竹筷等業都有信心加强組織,成為永久性的聯營機構與進一步的鞏固原有組織,爲發展土產交流而努力。
   丙、存在的缺點
   ㈠展覽方面:事先缺乏精密的計劃,對展覽品的徵集抱着越多越好的態度,祇要各單位送來,不加審查的全部都收,沒有做好分類與編製目錄工作,因此部份展覽品顯得重複與零亂;同時對重要的土特產,陳列得地位不够突出,部份地方書面(尤其是說明卡)與口頭講解也不够。
   ㈡業務方面:第一、業務處本身事先對土特産的產、運、銷歷史情况與現狀缺乏有條理的掌握,因此未能及時的主動的解决委託者購銷問題;第二、本省各地對參加這次大會交流業務未引起普遍的重視,尚有很多地區未組織代表團攜運當地土特產品駐會接洽交流,因此有的單位找不到直接訂購的對象;第三、商場中的零售貨品與展覽品結合不够,使部份觀衆在各舘看見的展覽品,到商場裏買不到;第四、個別滯銷品行業因通過這次大會打開了銷路,就盲目的樂觀起來,認為滯銷已屬過去,沒有結合改進品質規格,減輕成本等從事有計劃有步驟的增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