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漢字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4730
颗粒名称: 談漢字改革
并列题名: ——對於簡體字的我見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4月26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談漢字改革」,讲述了象形、象事、象意、象聲、和轉注、假借,稱爲六書,這是中國造字之本。
关键词: 中國 造字 寫法

内容

象形、象事、象意、象聲、和轉注、假借,稱爲六書,這是中國造字之本。字的寫法,是正草隸篆四種,晉以後,通行爲正楷。秦以前,戰國時代字的寫法歧異,到秦時統一,所謂「書同文」,這是中國歷史上文字變遷的大槪。
   中國的字數多,筆畫繁,涵義複雜。例如「婁」字,演變有「樓、摟、僂、鏤」等字;又如一字有幾個音,傳達之傳,自傳之傳;又如疆同强,可以通用。桐城文學家姚永樸說:「雖老師宿儒,欲求其融洽貫通,非竭畢生之力,不能得其涯涘」,可謂慨乎其言。早就有人倡議漢字改革,澈底改革自屬不易,把筆畫簡化,趨於大眾化,這也是一種暫時的辦法。
   通行的俗體字(即省寫),如体、鉄、仗、战、党等字。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後又流行了簡體字,對於筆畫繁複而無省寫的字則用簡體字代替,如擁護寫「拥护」,國寫「口」,已爲衆所週知,但並非遇字即簡,也不是各自「以意為之」。但近則有人好奇好新,任意造作,以至不成字形,令人無法辨認。
   去年看到報載,有人將包裏寄往重慶,「渝」寫成「汙」,結果寄漢口,無法投遞,環繞了一週,因「毋乃太簡」而浪費人力物力,實非節約之道。又如茶葉專業會議,寫「茶叶專叶會議」,兩個「叶」字並用在一起,乍看不知究開什麽「叶」會議。(叶字本是葉字俗寫)
   從中國歷史上看,造字不外「形」「聲」「意」三種,非毫無根據。漢字誠然有改革必要,但事關重大,最好由中央文化機關專責研究,藉以促成文字大衆化。在目前,爲着寫得快,可用中國省寫的俗體字,人人都懂。對於各有家法的簡體字,我贊同本報幾位讀者的意見,以不用或極少用爲宜。想如何寫,便如何寫,使人墜入五里霧中,大傷腦筋;失時誤事,有損無益,又何苦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覺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