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而歡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4485
颗粒名称: 為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而歡呼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與中央統計局於本月十六日發表公報,宣佈蘇聯一九四六——一九五〇年恢復與發展蘇聯國民經濟戰後五年計劃已勝利完成。
关键词: 公報 蘇聯 五年計劃 勝利完成

内容

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與中央統計局於本月十六日發表公報,宣佈蘇聯一九四六——一九五〇年恢復與發展蘇聯國民經濟戰後五年計劃已勝利完成。中國人民,蘇聯人民以及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都爲蘇聯經濟建設的這一偉大的勝利而歡呼,同時從這一偉大的勝利中獲得無限的鼓舞。
   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偉大成就,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希特勒匪幫的入侵,蘇聯的工農業生產和物質曾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給蘇聯人民戰後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但是蘇聯人民並沒有在這個困難面前退縮,他們在勝利地結束了衛國戰爭之後,便在斯大林與蘇聯共產黨的號召與領導下,担當起恢復國家經濟的建設工作。由於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蘇聯沒有經濟危機和失業現象,由於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進步技術和新式設備的充分採用,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鼓舞和保證蘇聯人民輝煌的創造性的勞動成就,使生產力能够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地提高,而提早完成了斯大林所指出的戰後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恢復國內的災區,恢復工農業的戰前水平,然後更大規模地超過這水平。」五年計劃原來規定到一九五〇年蘇聯全部工業產量較戰前一九四〇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八,但是實際上到了一九五〇工業產量已較一九四〇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三。農業總產量也遠超過了戰前水平。而蘇聯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比較戰前大大提高。蘇聯四次減低物價,使人民得益三千〇十五億盧布。這種偉大的成就,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有可能獲得。
   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是斯大林和平政策的偉大勝利。當美英帝國主義戰爭販子們瘋狂備戰的時候,蘇聯仍然支付巨額的款項,進行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阿姆·達里亞河水力發電站等項巨大的建設工程。蘇聯這些和平建設事業,正如斯大林於今年二月十六日對眞理報記者發表談話中所指出的:「不是削減而是擴大民用工業,不是緊縮而是發展新的大規模水力發電站和灌溉系統的建設工作,不是停止而是繼續推進減低物價的政策——在這個時候,它如果同時又擴大軍事工業和增加軍隊,那麽要不冒崩潰的危險是不可能的。」正因為蘇聯執行了這樣的和平政策,才保證了戰後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幷大大地增加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這對鞏固和加強世界和平力量起着偉大的作用。
   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爲社會主義國家進入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準備了物質的基礎。五年來,蘇聯經濟的發展,不但使蘇聯人民的物質福利大大增加,而且空前地提高了生產力,加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資本累積。這就爲共產主義的到來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只以一九五一年度的蘇聯預算為例,用於發展國民經濟,主要用於新的基本建設的經費又大大地增加了,總數達一千七百八十五億盧布,佔總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九·五。這就是蘇聯人民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投資。因此,蘇聯人民才能以無比的魄力和信心去從事世界最大水電站的建造,和世界最長運河的開鑿。這種偉大的建設規模,已預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光芒萬丈的遠景。
   在戰爭與和平正進行着激烈鬥爭的今天,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功及其國力的增長,大大地加强了和平民主陣營的力量,幷使世界人民保衛和平的鬥爭更充滿了勝利的信心。世界和平事業將因此而獲得更大的保證。(新華社北京二十三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央統計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