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寶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4422
颗粒名称: 龍泉寶劍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23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龍泉寶劍」,讲述了龍泉產製的寶劍,馳名全國。據越書載:「楚王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作戰三枚,一日龍淵,二曰太阿,三曰工布。」
关键词: 龍泉 產製 寶劍

内容

龍泉產製的寶劍,馳名全國。據越書載:「楚王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作戰三枚,一日龍淵,二曰太阿,三曰工布。」按龍淵亦稱龍泉,太平寰宇記云:「龍泉縣南五里水,可用淬劍,昔人就水淬之,劍化龍去,故名龍泉。」因歷史上有這種傳說,加以後人附會,謂龍泉年產寳劍一把,幸運的可以遇之,遂使龍泉劍幾成神物。惟此種傳說久已無人相信,僅路過龍地旅客,則每喜購一、二把以供淸玩。
   龍泉劍因淬鍊的方法不同,可分爲軟胚和硬胎的二種。精製的硬胎劍,可以斬斷四、五分粗釘。上好的軟胚劍彈性甚强,可握其雨端,使彎成半圓形,鬆手仍挺直如舊。經營此業的,後因劍攜帶不便,乃改製爲手杖製造農業及廚房用具,從製造有閒階級玩飾的東西轉變爲生產實用的器具。這是一條很正確的道路。
   寳劍鍊製的手續說來頗簡單,不過一劍的製成,所需時間却相當的多,先以鋼條打好劍胚,硬劍用水,軟劍用油,頻頻淬之畢事,再刻上花紋文字,以紫銅或金、銀、白銅鎔入塡實,加銼使光平,然後先用,內藏刃劍,並兼造裁紙刀等實用品。戰時藏劍手杖曾風行一時,經營此業者遂如雨後春筍,相繼創設之劍舖達十餘家,年產二萬枝之譜,經售地點當時以麗水、金華為集散中心。近年營業已一落千丈,劍舖紛紛改業,粗礪,繼以細砥,再經人工磨光,最後以極光極硬之鋼棒磨滑,直至劍面寒光閃爍照人,始吿完工。其外殼則以浙閩邊境特產之花梨木製成,再外用銅皮或銀皮鏤花鑲就,即可供市出售。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龍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