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特產(三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3895
颗粒名称: 浙江的土特產(三十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18日,当代报刊登一篇浙江的土特產——土布。
关键词: 土特產 土布 產量

内容

土布
   浙省杭州灣兩岸均產棉花,尤以餘姚、蕭山、紹興、慈谿、上虞、平湖、杭縣、海寧等地爲多,全年產量約四十萬担,農民除大量出售原棉外,利用農閒自織土布,除自給外,有餘則大量出售,以餘姚、蕭山、紹興、海寧等地出產最多。織成土布,所需成本每尺合人民幣七、八百元,品質較高的白布或染色印花布較高,每尺價爲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海寧土布每尺一千元左右。
   土布爲求價廉易於銷售,減低成本,均用土紗,偸工減料,品質較差。其中以餘姚布為好,但不及海寗土布之經久耐用。海寗土布簡稱「海布」,其經紗採用洋紗(機紡紗),緯紗用土紗,織製緊密,蕭紹土布目前市價每捆八十萬左右,常銷杭州、金華、溫州、餘杭等城市再販往山鄕,為農民大眾所歡迎,以五六月產茶時,八、九月份秋收時為旺銷季節;銷往省外者以江西的上饒、玉山及皖南的屯溪等地爲多,其他地方銷量甚少。海布以三十疋打包成一捆,目前市價每捆六十萬左右。海布大批銷往衢州、江山等地,很受當地羣眾歡迎,且有歷史信仰,實成愛用海布的習慣,推銷其他地區亦多,且有部份銷上海、蘇北等地。
   蕭山、紹興每年產土布估計爲六萬捆,餘姚約四萬捆,海寧爲四萬捆,其他溫州、東陽等地亦有少量出產,全省產量估計為二十萬捆。目前國營企業正在研究經營,茶繭上市季節即届,農民出售茶繭,即須購進衣料,私商如能在國營企業領導下,配合進行收購,爭取及時供應,并與收購茶繭等工作結合,在加强城鄉物資交流與改善農村生活能起一定作用。
   (翁米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翁米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