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年前的援朝戰爭小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1811
颗粒名称: 三百五十年前的援朝戰爭小紀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1年3月29日,当代日报刊登的三百五十年前的援朝戰爭小紀。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戰爭 小紀

内容

公元一五九二——九八年(明萬曆二十——廿六年),我們的先人曾轟轟烈烈的進行過一次援朝戰爭。幫助朝鮮抗禦倭寇豐臣秀吉的侵略。其間有不少値得追述的地方。
   一、「援朝卽是保家
   衞國」
   一五九二年,日本豐臣秀吉發兵十三萬七千人,戰船數百艘侵朝鮮。朝鮮王李昖沉湎酒色,不修戰備,不一月間,幾乎全國淪陷。朝鮮是明朝的屬國,李昖乃遣使向明廷告急。
   明朝的臣子,一致主張發兵援朝。當時的議論是:「倭得朝鮮,可以旦夕渡鴨綠,內窺畿輔,外杆山東,皆舉手之易,故剿之者,不惟恤屬國,亦以杜巨害。」(茅兀儀「武備志」)「倭旦暮渡鴨綠,則整且中於遼。」(「皇明從信錄」)「朝鮮爲國藩離,在所必爭。」(明史)譯成今人語言,那就是:
   「援朝即是保家衛國」。
   二、平壤大捷
   二五九三年正月,中國援朝大軍在李如松指揮下,大捷於平壤。連克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原)等四道。倭寇望風披靡。
   平壤大捷是經過一場血戰的。正月八日黎明,明軍迫城下,倭寇砲矢如雨,軍心動搖,李將軍親手殺逃兵示眾,才使全軍聲威復振、猛烈進攻。這時,倭軍以爲在城南進攻的是朝鮮軍,不放在眼裏。誰知東西北三面大戰方酣之際,南面的「朝鮮兵」忽然都脫下了朝鮮裝,個個變成了盔甲耀眼的明兵。而旗號又是威震海外的老將吳惟忠。城內倭寇大急,忙調兵援城南;李如松乃親督精兵,從小西門攻入平壤。
   當雙方殺得難分難解之際,吳惟忠曾中鉛彈,貫穿胸部,血流滿地,但仍奮呼殺賊。李如松騎的馬也中砲而死,換馬之後,一不小心,陷入壕塹,跌破鼻子,但仍英勇進出,終獲全勝。這場大戰,倭寇死傷甚衆,明軍割得首級即達一二八五顆。
   三、李家軍
   李如松是名將李成果的長子。他的兄弟如柏、如樟、如梅都位至總兵官,如樟、如梧、如桂、如楠都是參將。李家八虎將個個少年英俊,新在平西夏戰役中立了頭等大功,轉旆東征,自然銳不可當;况且成梁的高祖,原是遷居中國的朝鮮人,此番如松等打回老家,當然更爲賣力。如松克平壤,如柏亦復開城,「李家軍」眞有不可一世之慨!
   但,就在平壤重光後的第二十天,如松懷着倭奴不堪一擊的驕傲自滿心理,率領精兵二千,孤軍深入碧蹄館,突遭倭寇圍擊。幸虧李有昇、如梅、如柏等死力相救,最後楊元率兵殺入重圍,才把如松等救出來。碧蹄之敗,精銳盡失,影響士氣更大,明軍從此一蹶不振,朝廷議和之論遂大行。
   軍前驕敵,是如松失敗的主因。
   四、漢奸石星
   主張與倭和議的首腦是兵部尚書石星。(石星說:倭奴侵朝,雖意在中國;但倭之所以想來中國,不過是爲通商。我們祗消給倭奴以封號,准他來朝貢,大事化小,何必用兵國外。)石星的幇手是嘉興無賴沈惟敬。
   石星通過沈惟敬之手,送給豐臣秀吉蟒玉,翌善寇,中國地圖、兵書、戰馬,以及許多珍貴的禮品。豐臣秀吉也送給石星許多「土儀」。從禮品單中,可知石星沈惟敬是在尊日本爲上國,把祖國出賣給倭寇。
   不寧如此,沈惟敬向朝廷說的和議條件是:㈠倭軍撤退;㈡封秀吉爲王,但不許他朝貢;㈢誓不再侵朝鮮。而他向秀吉說的和議條件却是:㈠明公主下嫁;㈡兩國通商;㈢朝王子赴日當人質;(四)朝鮮誓不反日;等等。沈惟敬就利用了自己會說日本話,在其間搖唇鼓舌,撈取暴利。
   條件說好,秀吉派將軍小西飛來華。小西飛過宮殿不下馬,大使朝野憤怒。但石星却還把小西飛供奉得如同國王一般。
   議和換來了屈辱。當時民間的謠諺道:
   上有火星,下有石星;
   除了石星,斷了禍根。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史新
责任者
臣秀吉
相关人物
李如松
相关人物
吳惟忠
相关人物
李成果
相关人物
石星
相关人物
沈惟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