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特產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1319
颗粒名称: 浙江的土特產九
其他题名: 土紙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浙江的土特產土紙簡介。
关键词: 浙江 土特產 土紙簡介

内容

浙省土紙生產遍及四十餘縣,爲農村最重要之□業,直接間接賴此生活者近百萬人。戰前每年出產約値二千萬元銀圓,經濟價值與絲、茶、蔴相當。主要產區在臨安、紹興、衢州、溫州四個專區,其中尤以臨安專區的富陽縣,衢州專區的衢縣產量最多。土紙名目繁多,達一百餘種,以京放、元書、屛紙及毛邊紙最普遍。原料以毛竹爲多。依其用途可分爲三類,即文化紙、迷信紙與實用紙(衛生紙、包紮紙)。一九五〇年產量據稅務機關統計約爲三十九萬件,僅及過去盛產時期的三分之一。
   土紙的銷路過去以魯、晉、豫、冀、皖北、蘇北爲主,蘇南、皖南、上海次之,省內各地更次之。浙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因受交通影響迷信紙無法運銷遠地,而文化紙亦因品質低劣,銷路較狹,因此一般槽戶對生產均抱消極。去年以來,浙省鄉村工業改進所鑒於手工製紙可補助機製紙之不足,擇定富陽爲重點,作典型輔導,組織槽戶及工人合作生產,動員組織聯營推銷,並收購成品及以訂貨方式貸放食米扶助削料,因而恢復並提高了羣衆對生產的信心和積極性。
   目前浙省土紙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技術落後和產銷的盲目性。由於農民長期的在三大敵人壓榨下,形成貧困與落後,以致手工造紙的技術停滯在千百年前而無進步,甚至偸工減料,粗製濫造。今後必須適當的改進生產設備,吸收進步的技術經驗,以求提高品質,減低成本,使產品能適合社會的需要。其次是存在着產銷的極端盲目性,往往某種紙張暢銷,即羣起競產。比如去年冬至前後迷信紙銷路較好,富陽各槽戶就紛紛搶購黄料(只能造迷信紙)趕造迷信紙,致造成白料(造文化紙用)低於黄料的反常現象,終於產生了文化紙不足,迷信紙過剩的後果。現在人民覺悟程度日益提高,迷信紙銷路勢必減少,因此,必須有計劃的把迷信紙的生產方向轉向生產文化和工商用紙,以迎接文化和經濟建設高潮。並有組織的擴大竹漿產量,供給機器造紙的需要,爲鄕村工業開關一條新路,從而克復目前生產上的困難。此外在運銷上必須加强組織領導,平衡產銷數字,糾正生產上、經營上的盲目現象。這樣,土紙工業才能獲得順利的發展。(岳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岳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