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特產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1060
颗粒名称: 浙江的土特產㈦
其他题名: 花邊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浙江的土特產花邊簡介。
关键词: 浙江 土特產 花邊簡介

内容

花邊是蕭山農村婦女的精工製品,因為製作不易,俗稱「猛生活」。當一九二七年春蕭山東鄉遭到水災,農村破產,民不聊生,該地商人由上海請來技師傳習花邊編結法,村婦即習以爲副業。以龕山鎭爲中心,逐漸推廣。迨後蕭山東鄉,紹興西鄉一帶婦女,十之六七均習此業。
   花邊厰以龕山鎭為中心,全花邊區約有二百餘家。生產過程,係由厰家先請技師按市場流行花樣繪就圖樣,然後翻印成小張花樣,再連同編結用之絲光綫、土棉綫等材料,發交女工帶回家編結,完成後送厰交貨,領取工資。女工多在農閒時從事此業,故每年秋收後至翌年春耕前為旺產時期。計算工資以綫爲單位,目前每做四十三根綫能得米一升。一般技巧純熟的每天可做三至四十根綫,約可得工資七合至一升半。因爲工資是以綫為單位,不老實的商人就鑽空子,把原來每根長四十八吋的綫放長到五十二吋甚至六十吋,使女工受到更重的剝削。
   花邊種類繁多,大別之可分套子(作沙發套用)方張、圓張(作檯布用),椅背套及被單等幾種。年產約七七萬碼,行銷於美、英、加、澳等國及南洋一帶。產品因全係外銷,故時受戰爭影響,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封鎖海口,花邊生產完全中止,至一九三九年稍有轉機。抗戰勝利後,復因通貨膨脹,外匯偏低,無法營業,紛紛停止生產。解放後,以國外缺貨,曾盛產一時期,廠商均已陸續復業。旋以美帝經濟封鎖,目前僅有小部份經香港外銷。
   蕭山花邊由於編結技術精良,向爲歐美各國人民所樂用。自從浙省鄕村工業改進所組織婦女進行加工後,技術更有顯著提高。今後如積極向東歐新民主主義國家開拓市埸,是可以衝破美帝封鎖,而獲得正常發展的。(岳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岳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龕山鎭
相关地名
蕭山東鄉
相关地名
紹興西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