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毛主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9584
颗粒名称: 感謝毛主席
并列题名: 周友華翻身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經過了幾千年長期封建統治的婦女們站起來了!經過了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壓迫的婦女們站起來了!
关键词: 壓迫 婦女 運輸

内容

經過了幾千年長期封建統治的婦女們站起來了!經過了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壓迫的婦女們站起來了!
   周友華——本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嘲鳴寺派出所的戶警同志,就是在毛主席和共產黨解放了我們以後站起來的,她代表着千百萬個曾被迫害與侮辱了的婦女,她也同樣的代表着他們得到自由與解放。
   日本鬼子一來
   窮人家更苦了
   周友華是安徽蚌埠人,今年二十七歲,父親是個木匠,母親靠着替人家洗補衣服過日子,在日寇發動侵華戰爭以前,她們一家除了父母以外,還有一個嬸嬸和哥哥,大家雖然都是過着苦日子,但是沒想到日本鬼子一來,連苦日子也「破產」啦!
   她的哥哥和嬸母
   都遭了日寇毒手
   周友華在蚌埠淪陷那一年(一九三七年),還只十四歲,這年八月的一天,瘋狂的鬼子兵闖進了她的家,她十六歲的哥哥就因為鬼子要他找花姑娘不肯去,被活生生的踢死了!從此,就給這個窮苦的家庭加上悲痛;但是這悲痛還不是從此就中止了的,這年的陰曆元旦,又來了兩個日本鬼子,年輕的嬸母就遭了日本鬼子的毒手——被拉出去在村外的大路上强姦,强姦以後這些慘無人道的鬼子還把她嬸嬸的兩乳割了,耳朶也割了,所謂「大日本帝國的刺刀」就是這樣殘暴的屠殺我國女同胞,這一家子不到三個月就怎樣死了兩口。
   在饑餓威脅下
   開始逃難生活
   在恐懼和敵區的饑餓威脅下,剩下的三口人——父、母和她就開始了逃難生活,善良的中國人民是再也不能忍受這樣暴戾的屠殺了,她們從蚌埠到武漢,從武漢到山西,一路上住收容所、討飯……千辛萬苦的流着悲憤的眼淚逃到了山西白河縣,她們想:「總該自由了吧!」但是事實證明了在國民黨匪幫閻老西的統治區裏,和淪陷區一樣受難,她們失望了,連她爸要想找一個木匠幫工都找不到,最後算是找到了一個運輸行當僱工,母親也在行裏替客人洗衣物,算是馬馬虎虎的解决了一家三口的吃飯問題。父親的腿炸壞了
   生活逼着她嫁人
   山西白河縣是一個比較繁榮的市鎭,是南北物資交流的樞紐,遠如浙江的一些土產,也都運到這裏來,特別是做猪鬃、桐油、五棓于(染料的一種)生意的浙江商人來得很多,運輸行就是這些人追逐利潤和住宿的場所。在一九四〇年日本飛機瘋狂的轟炸下,她父親的腿被炸壞了,失去了一個主要勞動力,沒有親友投靠的流浪家庭,生活發生了極大困難,於是爸媽就計議把自己的心愛的女兒嫁給運輸行裏的浙江諸暨客人徐仲學,徐當時已經二十八歲,周友華還只有十七歲,年齡倒不管它,最可恨的是從這時候起就做了徐仲學的小老婆。
   抗戰勝利了,周友華跟着爸媽從老遠的山西回到蚌埠故鄉,她已經養了一個女兒,滿肚子希望回故鄉以後起碼能够恢復以往的生活,從廢墟中重建家園;但是勝利以後的物價狂漲,蔣匪官員的榨取剝削,窮人那裏翻得來身呢?一九四九年春天,周友華沒法子再挨着窮爸媽過日子了,帶着孩子到南邊來找丈夫,於是她到了諸暨徐仲學的家裏。
   做人「小老婆」
   受盡萬般苦
   「小老婆」這個帶有濃厚的侮辱氣息的名詞,就正式加到周友華的頭上來了,徐仲學的大老婆眞是不把她當人看待,挑猪糞、整牛欄、領孩子、一天裏忙個不停不算,還要受氣受苦,每天總得挨上一頓毒打,逼着、逼着……周友華這樣想:「這一輩總算完了!」她眞沒想到解放軍來得那麽快,解放軍是窮人翻身的救星,她於是站起來了………
   被逼逃出來
   進了公幹校
   四九年的九月裏,周友華被「大老婆」逼得沒法想,就帶着自己的孩子逃到杭州來,解放了的杭州已經有了民主婦聯,婦女們可以隨時隨地到民主婦聯去商量、訴苦、討論問題,她鼓着勇氣到婦□找同志幫忙,婦聯同志一口就答應她,於是,她進了公安幹校學習。
   她是永遠想不到會有這樣的日子來到的,她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使她認識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鼓舞了她來爭取爲人民服務的好機會,她下了决心把和徐仲學的關係斬斷,把孩子送到蚌埠娘家去,她從公安幹校出來後,就做了嘲鳴寺派出所的戶籍警。
   從此翻了身
   感謝毛主席
   她飽含着興奮、幸福的眼睛注視着記者說:「完全是共產黨和毛主席解救了我的苦難,我只唸了四年書,現在經過不斷的學習已經能寫寫稿子了;我以非常高興的心情來迎接婦女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接受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除奸防特,抗美援朝,永遠在毛主席鮮明的旗幟下前進!」周友華的遭遇,不正代表着千萬婦女的翻身歷史嗎?
   (本報記者王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