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匪幇對台灣人民極盡搜刮剝削能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8258
颗粒名称: 蔣匪幇對台灣人民極盡搜刮剝削能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美製廉價商品更如洪水般流入台灣,美帝通過所謂經合總署,農村復興委員會等機構控制着台灣的整個市塲。
关键词: 美帝 台灣 市塲

内容

陳克謙先生:
   台灣的經濟樞紐早已被美帝的獨佔資本家所控制,鋁業電氣、製糖、洋碱、肥料、煉油水泥、金銅礦、樟腦均被一攬無遺,台灣共有三百八十二家工商企業直接間接受二十三家中美合辦的公司所控制,而匪幫的買辦資本却只佔次要的地位。
   美製廉價商品更如洪水般流入台灣,美帝通過所謂經合總署,農村復興委員會等機構控制着台灣的整個市塲,自去年十一月經合總署署長福斯特來台以後,大批美援物資包括麵粉、小麥、布疋、花生油、原油紛紛運來台灣,軍援的物資更源源不絕,明瞭了美帝對台灣經濟上的搜刮控制,就會明瞭美帝在軍事上不肯放棄台灣的理由。
   台灣的金融物價是不穩定的,這是因為匪幫對外貿易不平衡和不能平衡財政收支的緣故,龐大的支出,僅藉一些由大陸上掠奪而来的黄金物資及美國主子的救濟是不能長久維持的,因為支出浩繁,外匯已吿枯竭,台灣銀行最近連港台間的商匯,也無法兌現,匪幫同人民掠奪來的資財大槪已快光了。
   通貨膨脹的事實則諱莫如深,匪幫公開公布的發行數字從未超過二億新台幣的限額(另發五千萬元工商貸款不計在內)其實這是令人難於置信的,事實上台灣近來的物價突飛猛漲,黃金每盎斯由僞幣四百餘元漲至七百餘元,黑市港匯漲至十六元換一元,除米、糖、靑菓以外,其他物價平均高於其他遠東任何區域,市場暗息仍在五角以上,地下錢莊又有躍躍欲動捲土重來的跡象,這是去年年底的情形。
   匪幫除了依賴美援和濫發紙幣以外,對台灣人民極盡搜刮剝削之能事,大量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名目之繁多,眞令人爲之咋舌,此外又發行各種賭博性質的所謂「愛國公債」,「儲蓄債券」「愛國奬券」,去掠奪台灣人民。
   匪幫對台灣農民的剝削還更加露骨,匪幫的「糧價政策」,始終把台灣糧價壓抑到最低,去年下半年,物價都普遍上漲幾倍,糖價雖然近來較好一些,但匪幫的「糖價政策」是在出糖時,故意壓低糖價以收買蔗農的糖,半年前每斤米可以換三斤糖,由此就可以看出匪幫掠奪台灣農民的殘酷。
   去年匪幫當局公布今年總預算計僞幣三億餘元,其中主要收入來源爲關稅及國營企業之利潤,兩者都是依靠直接間接剝削農民而來。
   台灣糖的產量去年只達六十三萬噸尙不及日治時代最高產量的一半,樟腦、香蕉、鳳梨等亦均減產。據統計,日治時代台灣輸出品的純利每年可達五千萬美元,而現在台灣每年全部輸出總値尙不超過五千萬美元,這數字一方面說明匪幫的無能,一方面也說明匪幫對台灣搜刮到如何厲害的程度。
   工業方面,因台灣早已爲美帝商品的傾銷市場,匪幫的買辦官僚只求自己財產增加,那裏還管台灣工業的死活,因此工廠多關門大吉,失業工人估計已達幾十萬人。
   商業方面,因稅捐苛重,暗息高昂,而且因台灣人民購買力降低,生意清淡,商店倒閉的很多,至於對外貿易則多操於官僚買辦之手,台灣商人可望而不可即,自從日台貿易協定簽訂以後,台灣更加成爲美日殖民地經濟上的附庸,恢復了過去殖民地經濟的本色,台港間貿易,因金融不安定,商人因無利可圖,且怕躭風險,多裹足不前。
   台灣快給經濟「問題」搞垮了,匪幫們除了恐懼人民解放軍進攻之外,這是個最嚴重的問題。(編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編者
责任者